想到這一步,大手子也不覺默然了。顯然,如果大圣所言不虛,那么在爭奪妖魔的支持上,大唐便天然的處于劣勢了。皇帝陛下若撕下臉面不要,當然可以一紙詔諭、濫發神位,但圣旨歸圣旨,他還能強壓著百姓信奉自己敕封的那些稀奇古怪么
從這個意義上講,妖魔們的抉擇還真沒啥問題要實現他們的夙愿,那當然只有投資于最厚顏無恥、毫無底線的一方。
如此一來,大手子試圖以神位分化瓦解諸位邪神的陰謀,便算正式落空了天庭洗白上岸、寶貴之至的編制,果然不是那么好拿的。
他想了又想,終究還是不愿死心,小心詢問
“那大圣所說的圣賢舉薦,不知又是什么”
“那算是三界綱紀特例中的特例,沒有什么好說的。”猴哥不以為意“神位之存廢往往牽系于民意,但人心似水,民動如煙,民意變幻,卻決計不可揣測。以古往今來的歷史而論,大約只有品行與功業均臻至絕頂,近乎于圣賢的高人,才能以百姓之心為己心,能令天下歸之若水,以一人的意愿而牽系千萬人的意愿。這樣的人物所上的表章,與其說是舉薦,倒不如說是命令
所謂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德行到了萬民信從的地步,那就連上天也不能違逆了”
他停了一停,慢吞吞道
“以咱師咱聽別人的解釋,這大概才是成神唯一的正途。只不過克己修心、先人后己,實在太過艱難而已。”
儒家所言內圣而外王,當內在的功業與道德修持到某個極點時,就連洶涌不定、動蕩變幻的民意都將為他傾倒;于是德行的號召力無遠弗屆,他便自然而然成了天上與天下的王。
竭盡熱血與智慧為天下奉獻的,也自然會被天下人抬舉得很高。這同樣是這片土地運行百代的規律
大概是察覺到了大手子問話中隱藏的小心思,大圣瞥了他一眼
“所以,你小子就別癡心妄想了。與其幻想什么圣人,還不如想法子滅魔降妖后者可要容易多啦。”
“便這么艱難么”
“你以為呢這么說罷自春秋至如今,修煉成仙的不說數百,好歹也有幾十;但天下蕓蕓眾生之中,有幾個的德行功業,能稱得一個賢字嘿嘿,上古周公、孔子之輩,差相仿佛;要論兩漢以后,大概也就只有西蜀諸葛丞相,或者還離腳蹤不遠。這樣鳳毛麟角的人物,是隨意可以碰到的么與其期待功行完滿的圣賢,還不如自己成仙了道,來得實際。”
賢明如諸葛武侯,功業輝煌如周公姬旦,方才能永留令名于世,千載以來,追思不絕。這種高到離譜的道德與實踐標準,世界上有幾個可以達到
但大手子略一沉思,卻微微而笑了。
“大圣也說得太絕對啦。”他慢悠悠道“在下不敢揣度圣賢,但也不能這么下定論呀”
功業與德行均臻至極點,澤惠萬民而感召天下的人物,怎么會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