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夫人們走出來。
“主張殺死朕的人站出來。”
除了前皇帝李光,所有人都站起來。
眾人擦擦被電的發麻的臉,汗如雨下“”
郁錦音“主事者和某事者官員全部降為九品,不得升職。跟從者降一品,沒有品階可降者,罰三年俸祿。”
話音落下,又暈過去一片人。
一部分人本來就是九品官員,這還好,只是罰三年俸祿,剛入朝為官就經歷這等風波實在是資歷尚淺站錯了隊,重新選擇站隊還能活。
前面兩者嚴重多了。還不如罷官呢罷官還能三年后再重考沒什么,但直接降為九品,以后官階終生都不得高于九品說的就是三省六部的這十來個掌權的長官,這就是朝廷大換血啊
這群人不敢鬧了,默默道“臣遵旨。”也不知道后面還有沒有自稱臣子的機會。
他們原本以為,孟允微會直接要他們的命如果是死幾個老臣,那反倒有利于他們抓住把柄攻訐她,但是現在
找不到絲毫縫隙可鉆,在歷史上,臣子謀逆可是重罪,孟允微卻能硬生生忍住不殺一人小小年紀,也算有政治遠見了。
他們再也不敢小瞧這位年幼的女帝,可是也晚了。
到了郊外,郁錦音“把他們帶下去,以后讓他們徒步去郊外。”
小黑點點身子。
李光還在跪著,郁錦音叫他起身“今日哪些大臣沒來”
說是百十個大臣,但是真正的朝廷官員可不止有這些,郁錦音當初命令去郊外播種的百官是能在殿內聽朝政的百官。還有一些在殿外,還有的沒有資格上朝。
李光說了幾個人的名字,都是他曾經的近臣,是使職官員,雖然沒有上朝的權力,但是在歷史上,真正的使職官員跟帝王的關系可要比有品階的職事官們和帝王的關系親密多了。
歷史上就曾有使職官員出入帝王寢宮書房,討論政事或者討論史書,君臣關系親密并無太多禮節限制。
郁錦音回宮后認真叫來李光給她推薦的這幾個人,考察了一遍,便決定用他們來代替剛剛罰沒的三省六部長官。
這幾人平常不是在皇帝的藏書院里就是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任職,而且個個年紀都不太大,年紀最大的也才二十二歲,年紀最小的十四歲。
這九人穩穩當當地朝郁錦音跪下叩首。
因為經年與帝王打交道,氣質全都和前皇帝李光無太大差別,知禮,又有才華,關鍵是還低調內斂,不會像老臣一樣恃寵而驕。
郁錦音看著很滿意,又問了他們對于六部的運行機制是否了解,這些人本就是李光培養的心腹,怎么可能對于朝廷的事不知呢
他們對答如流,郁錦音便不再等,傍晚高丞相等人等著女帝改變主意時,就等來了郁錦音親筆書寫的兩道“御旨”。
一道大意是高丞相等人貶為九品官員,他們的新職交給吏部權選,另一道御旨說裴道生、李涵、王竹、石伯谷、溫一純、馬子聰、班盆興、李昌、田玉分別代替三省六部的長官,讓高丞相等人三日內完成政務交接。
高丞相等人看著這串長長的名單沉默了。
這些人名都很熟悉,都是原來皇帝身邊的使職官,現在全都交給孟允微了。
二月六日這一天,所有朝臣的崗位調整完畢。
郊外種下的粟米全部抽了芽。
天光十四年的春天,春汛來了,江南雨水大范圍增多,跟隨著這場連綿不絕暴雨而來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洪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