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劉升劉大人真得很能操心啊,郁錦音剛坐下,劉升就帶頭跪下了,意思是他們也可能犯了某個錯誤請女帝責罰。
問就是說話的藝術,劉升當然不可能直白問女帝這幫大臣們犯了什么錯八卦之心再火熱,也得看是對誰。
“與你們無關。”郁錦音一句話把劉升打發了,然后叫來吏部的官員宣布考試結果。
劉升等臣苦著臉,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名次吸引了。
“起居郎李光,起居郎李元青并列第一名”
“馬煥之,第二名。”
“曹傳甲,第三名。”
“龔俊桂,第四名”
念完后,考功員外郎將答卷分發給官員們查看。
首先,郁錦音拿到了兩位起居郎并列第一名的答卷,李光拿第一名才是正常的。
他原來是皇帝,八歲登基,八歲前三歲識字作詩,五歲便讀完了所有史書,當年的帝王才子,勤奮度就算放到歷史上和那些已經建功立業的先帝比,也是惶不多讓的。
唯一敗就敗在了郁錦音的手上。
所以說他拿不到第一名才怪了。
李光不光有整治敏感度,甚至連天文術算也涉足很深,考功員外郎出的題就算再刁鉆,也難不倒他。
李光這份答卷,不得不說很完美。
但是如果沒有看過李元青這份更加完美的答卷,幾乎所有人包括郁錦音本人都要認為商部尚書的位置非李光莫屬了。
郁錦音把李光的答卷交給大臣們傳閱。
大臣們一邊看一邊贊嘆,等看到了李元青的答卷后,眾臣一開始奇怪“為何有兩張紙”等看完后,所有人一齊沉默了
原因無它,李元青所有的答案都寫了兩份。
一份答卷用當朝古人的思維寫。
另一份用紀錄片里現代人的思維寫。
這種現代化的思維,郁錦音在小飛上開會時無數次說過,也舉過例子,但是一百多分考卷里,只有李元青一個人運用了現代人的思維。
只有李元青一個人想到,這份試卷可以用兩種思維去作答一份試卷。
只有他一人意識到,商部,是一個無限接近現代化的部門這份心思,已經贏了全部競賽者。
更遑論,他古代的答題思維并不在李光之下,筆走蛇龍中,自有少年的城府。
大臣們扼腕嘆息。
李光啊,多好的一個機會,但是李光再次敗了。
如果他沒有失敗,假設女帝一直拿不出她所謂的后嗣,等女帝需要人才繼位時,大臣們蠻可以提出用李光或者李光的后嗣繼位,前帝李光才華無雙,天下除了女帝便只有李光適合了,那時既名正又言順
大臣們又將視線重新放到李元青的答卷上。
仔細看,他的解答方法其實也多寫了幾種。
字雋秀飄逸、又不乏剛健有力,很顯然,其人筆法不止一種,他答題用的是官方通用的正楷,但是封名落款處,卻有一種揮毫落紙如云煙的瀟灑。
許多大臣反復望著他的正楷筆跡和落款,再次長嘆一聲。
世上就是有那樣一種人,別人十年磨一劍,他能磨十劍。
前帝李光在宮中長大,各方面都是名師精細教導,和師出無名、半路出家的李元青一比較高下立分。
李光看完李元青的答卷,也無法可說了。
就算他心有不甘找借口說女帝私下里給李元青透題,可是那字跡出賣不了人單單憑他的字,李元青出去混跡當個書法大家綽綽有余了。
他一手美字是何人教授女帝教授他跟在女帝身邊才多少年呢
答案說出來,李光的臉只會更腫。
郁錦音宣布“李元青任商部尚書,李光任商部侍郎,其余人選由吏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