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也就寧父這邊兄弟姐妹提前聚一下,就大家一起吃一頓飯。
在寧貞看來也沒多少人,寧家兄弟三個外加一個妹妹,寧父是老三,上頭兩個哥哥,底下一個妹妹。
因為老人沒了,兄弟姐妹平時也各有各的生活,就逢年過節老人祭日團聚一下。
寧父的兩個哥哥孩子都結婚了,大哥家是女兒,二哥家是兒子,妹妹生的也是兒子。
這里沒人有妾室,也就沒有庶出孩子,主母們身后也沒妾站著服侍,上輩子過年,寧貞身后也是挺熱鬧的,圍著三個妾呢。
平時她不要妾室們在身邊礙眼,逢年過節是不行的,高家規矩大,連老夫人身邊都站著公公的妾,回娘家帶著妾服侍比帶著丫頭好,能證明自己大度。
現在看來還是這里好,大家都不用堵心,更不用對著不是自己生的孩子展示慈愛,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圣人做得到,寧貞那時候也做不到,她的慈愛只浮于表面。
因為聚餐時間早,因此表姐表哥什么的表姐夫表嫂之類的都會來,加上他們的孩子,也是很熱鬧的。
不在家里吃,酒店定的桌子,一張超大的圓桌,在一個包間里。
寧家的親戚大體上也是客氣親熱的,不會胡亂問話,也不會死盯著問你有沒有朋友,找了什么工作,一個月工資多少這些。
就是那個姑媽問寧貞,“不是說你要結婚了嗎怎么男朋友沒帶過來”
寧母微笑,“分手了,性格脾氣不適合。”
姑媽啊了一聲,趕緊道,“那就在找更好的,咱們珍珍這么漂亮,不愁沒男朋友。”
說實話寧貞不大適應自己的終身大事拿出來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討論,于是只能微笑不語。
其實除了這件事之外聚餐也不難受,年輕人都是各顧各的,即便不是一直捧著手機,也是冷不丁瞅一眼,或是低頭扒拉幾下,然后抬頭吃菜。
有孩子的沒時間看手機,得顧著孩子吃東西。
寧貞的禮儀風度教養那是刻進骨子里的,她的手機放在包里,從未拿出來過。
叫人、敬酒、讓菜也是恰到好處,沒人和她說話,她就安靜傾聽,絕不會去摸手機,有人招呼她,若是長輩,她會站起來招呼。
然后兩個伯伯外加姑媽就十分詫異,哎呀,老三三哥家的寧珍這是怎么了,小姑娘這么懂禮貌的
長輩們自然喜歡懂禮貌的孩子,于是和她說話就更多了,寧貞也是認真回復,態度誠懇。
姑媽就羨慕的不行,對寧母道,“嫂子,你這是給珍珍吃仙藥了,怎么教的這么好”
寧母歡喜地合不攏嘴,“孩子大了都會懂事。”
寧貞保持微笑,心里卻是啼笑皆非,也終于發現這個盛世也有不好的地方,說嚴重點就是禮崩樂壞,很多規矩禮儀差不多都被人們拋棄了。
聚餐也算熱鬧順利,賓主盡歡。
年三十一家三口在家過的,寧貞和寧母一起做了一大盆蟹粉獅子頭,寧貞實在忍不住要笑。
這玩意一小個放在小盅里,色香味意境全都有,一大盆擱那,寧貞就想起了一個詞,喂豬。
但是歡樂,高興,煙火氣十足。
大年初二原本是拜訪師長的日子,不過寧家沒什么師長,寧母和兩個姐姐聚了聚。
寧母的父母也沒了,姐妹之間好在住的近,平時也來往。
兩個姨媽知道寧貞和楚邵秋分手的事,都替寧母慶幸,還叫寧貞以后得長眼。
寧貞當然答應。
小姨媽拍著胸脯說要給寧貞介紹男朋友,寧貞趕緊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