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越發沉默。
庇護所在城市南邊,大家繼續前進,等靠近了庇護所,也見到了同路的人,人人裹的像球,基本都是步行,也有推自行車的。
見到了人,大家也沒上去攀談,太冷了,而且一靠近,人人警惕,那就還是各顧各吧。
終于到了庇護所,終于見到了很多人,大家精神都是一振。
留在農莊的人依舊是收集物資,過自己的日子。
就是有小孩的人家嘀咕,這都開學了,孩子沒學上了,以后不成文盲了。
有個姓張的老人是退休教師,她道,“要不,我來教孩子們念書”
只是沒課本,只能自己摸索了。
沒想到寧貞拿出了課本,原主從小到大的課本寧母都放的好好的,寧貞給擱到了這里,現在找出來就行,反正也沒幾個孩子。
于是教室都收拾了起來。
有了讀書聲,大人們干活都覺得有勁。
只是夏默一行一直沒回來,他們的家人十分擔心,卻也沒別的辦法,只能等待。
過了半個月,這些人終于回來了,人人都瘦了一圈,看起來干干巴巴。
眾人急忙把人迎進來,問東問西。
夏默道,“讓我們先吃頓飽飯吧”
對對對,那也容易,開火做飯,凍的家禽還不少,隨便拿來就能煮。
六個大男人守著一大盆紅燒雞吃的唏哩呼嚕,最后吃得精光。
老于道,“我的天,這里可有五只雞呢,還有配菜,這是餓得太狠了。”
吃完了飯,管理層開會。
夏默匯報庇護所情況,“人,有大約七八萬”
單一個庇護所來講,人數不少了,但如果這個城市只活了這七八萬人,那也是夠凄慘的。
“多是青壯,孩子和老人很少幾乎沒看到全家一個不缺的,安置在學校體育館醫院還有附近小區等這些地方,每人每天的食物是定量的,都得干活,加固維修住處,搜尋物資,什么都要干衣服被褥什么的倒是不缺,燃料和食物還是很緊張。”
“天氣太冷,氣溫太低,很多活根本不好干,聽說也有救援物資,我們沒看到,感覺很亂大家的心情情緒都很糟,爭搶吵架時有發生。”
夏默說的比較客觀,也有人補充,“別以為人人都這樣,也有過得好的,學校旁邊是個別墅區,那些當官的,包括家眷都住在那里,聽說墻壁屋頂還用了防寒材料,我還看見有人家養了狗,那畜生隔著玻璃門沖著災民狂吠,身上還穿著皮毛襖子”
寧貞,“”那我家也養了兩只貓,是不是也招人恨啊
其實寧家這兩只貓在這里屬于團寵,孩子們喜歡,大人也喜歡。
寧貞既然給人都囤了那么多東西,兩只貓的貓糧罐頭自然也不少。
貓的性格和狗也不一樣,狗喜歡招人,貓是最好你們都別來煩我,兩只還是大家很好的生活調劑,摸著它們柔軟的皮毛,看著它們團在一起睡覺,就覺得這日子應該也是有希望的吧。
那人也注意到了,就笑道,“寧總,我說的可不是團團和豆豆,它們不招人恨,也沒吃我們的食物嗨,我都不知道咋說。”
夏默就道,“人家掌握著權利,上頭給的救濟他們甚至可以用來養寵物,都不愿意讓民眾多吃一口飯”
就是這意思。
寧貞家兩只貓吃喝的都是主人給備好的,住在農莊里的人現在也都是寧貞養著,寧貞也從未區分六九等,大家一樣吃喝工作休息,勁兒是往一處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