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先生應當不會出題太過簡單。”
“這已是易經后半段,才將將學過,先生不為難我等已是好的了。”
“非也非也,難道諸君只考慮先生的出題意圖,卻未曾想過試題留下答題的距離那距離,只怕需要將字體寫小一倍才能寫的下吧難道諸君不覺別扭嗎”
徐瑾瑜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這次月試的經解考的正是易經,可是通篇都是先生在挖坑讓學子們跳。
除非真真正正可以將易經背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否則就得被坑
果不其然,徐瑾瑜這話一出,立刻有人扶額道
“我就說,我就說哪里怪怪的原來是字體的大小”
可是當時想到這句已經心頭歡喜,心里還沾沾自喜自己猜透了先生出題的想法,沒想到這就是個坑
“可是,萬一,萬一不是呢”
有人心懷僥幸,可實際上,說出來的話連自己都覺得有些心虛,畢竟現在一想起字體大小,他真的覺得哪里都不對。
師信和宋真聽了徐瑾瑜的答案,亦是微笑頷首表示贊同,惹得不少一號齋的學子懊惱不已。
唯獨劉臻聽了這話后,只冷笑一聲
“簡直荒謬就算爾等意圖揣測先生出題用意,幾時能連字體大小也算進去了”
“不信那就走著瞧好了,左右三日后,先生們就會張榜公布答案。”
宋真如是說著,確實著實沒將劉臻放在眼里,依他之見,此番前三名只會在他與徐瑾瑜、師信三人中決出。
畢竟,下學后,他們在膳堂用完膳就立刻馬不停蹄的讀書時,劉臻可是呼朋引伴,在校場上蹴鞠,哪里將心思放在復習課業之上過
劉臻聽了宋真的話,眼神明滅不定
“好,那就走著瞧這一次若是我得了頭名,看你們一號齋一個個的臉往哪兒擱”
劉臻說罷,揚長而去,這次的頭名,已是他囊中之物
“簡直太囂張了”
劉臻走后,宋真臉色難看的說著。
徐瑾瑜揉捏著有些發酸的腕骨,只笑吟吟道
“他再囂張又如何也不過是嘴上占了上風罷了,此番月試吾等豈能遜色與他”
“正是。”
師信冷聲補充
“這次月試之中,不論是經解還是史論,吾等都曾有過探討,成績相差必不會太大。
至于詩賦,那劉臻最喜的是那等雕文織采的技法,可此番詩賦的題目是農桑。”
師信這話一出,徐瑾瑜勾了勾唇
“倘若劉臻不改其文風,那這詩賦定然不易通過。倘若他要改臨陣換將,乃是大忌”
“所以,也不知道他在得意什么”
宋真做以總結,隨后就眼巴巴的看著徐瑾瑜
“瑜弟,正好這一月吾等已經將易經學過兩遍,現在是否該開始看禮經了”
徐瑾瑜“”
“可是,林先生才講了一節而且,此番月試結束,吾等可暫休三日,我欲歸家一趟。”
宋真乃是江南學子,非農忙月與過年,是不會歸家的,這會兒聽了徐瑾瑜的話,一時傻眼。
“那信兄”
師信隨即道
“我家中只有寡母,亦要歸家一趟。”
宋真聽后,只得搖了搖頭
“看來,這回只有我自己學了。可惜沒有瑜弟解惑,信兄提點,只怕要乏味無比了。”
徐瑾瑜和師信只得安撫宋真幾句,這才回舍館收拾行囊。
一別一月,不知家中可還安好
暮色蒼茫,徐瑾瑜背著行囊,慢悠悠的行至村口,一眼就看到了那個在村口拄著竹枝轉悠的佝僂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