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花滑隊的選手們在蘇涼離開前,也紛紛跟他揮了揮手。
這段時間,花滑隊的隊員們對蘇涼早已經沒有了什么排斥的心理,更多的是這個人到底是不是人的懷疑。
“啊,我以前是真的沒覺得基礎滑行訓練會這么累。”
“誰不是呢”
其實最早的時候,花滑隊里也有人覺得,既然蘇涼的滑行實力這么強,包括編排步伐等等都非常出色,那為什么讓他光帶基礎滑行訓練呢
畢竟能夠進到花滑國家隊的水準,可以說他們的基礎都沒什么問題了,絕大多數花滑隊的隊員都認為自己需要的是提高班而不是基礎培訓班。
但這段時間以來,由蘇涼帶領的這些魔鬼困難度版本的基礎訓練,才更加深刻地讓花滑隊的眾人認識到,自己在基礎滑行上和真正優秀的滑行選手究竟還有多大的區別存在。
“誒,說起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覺得,反正我最近幾天覺得,我在跳躍的時候比過去要更輕松了,還有我之前節目里的一套步伐,感覺現在滑起來也更輕松了一點。”
“呃,其實我也是。”
“我也”
花滑隊里,不少隊員面面相覷,然后再度在心里感激起了來自隔壁短道速滑隊的那個14歲的兼職顧問來了。
花滑隊的隊員們開始逐漸吃到了基礎訓練所帶來的好處,短道速滑隊這里,在此前邀請練習賽結束之后的復盤討論中,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在從哈市回來之前,林國斌就讓人把黑省體育臺那兒錄制好的賽事視頻給拷貝了回來,回到國家隊第二天,他就召集了隊內的教練組成員一同進行了首輪的賽事復盤,不僅是國家隊的教練組成員,他把當時參賽的選手也都叫到了會議室里,一起重新回顧了他們比賽的場景。
安靜的短道速滑隊會議室里,十多個教練對著四十寸的電視屏幕,一點一點地在回顧當時邀請賽中的每一個細節。
“怎么樣,你們有什么看法”
在預賽決賽的視頻都依次第一輪播放完畢之后,林國斌轉向在場的教練組成員,讓在場的眾人一起說說自己的想法。
“南韓選手的滑行姿態應該比過去又更降低了”
“這種姿態降低,感覺并不適用于所有選手吧每個選手的平衡能力不同,它可以適用于單個選手,但是南韓整體向這個滑行方式靠攏,是不是不太合理”
“不說別的,南韓的這些選手基本功是真的扎實,看他們的滑行用刃,左右腳內外刃都沒有明記顯的弱點,在滑行用刃上的扎實基礎讓他們在冰面上能夠更加自如地加速變速”
“不止是這樣,基礎能力的扎實,讓他們在滑行路線上也有了更多選擇總的來說,滑行姿態低降低風阻、全面滑行能力強增強了路線控制和選擇,另外就是南韓的傳統優勢,耐力素質出眾。”
會議室里,眾位教練你一言我一語的,把南韓的技術優勢又重新梳理了一遍。
但說完之后,教練組的所有人面面相覷南韓的這些技術,說來說去,終究還是那老三樣,就是基于短道速滑的基本滑行要求,只不過南韓把這些基本要求算是做到了極致。
可這樣做其實也有一個很大的難題存在。
“林指導,南韓的訓練方式我們也知道一點,但是他們的訓練負荷量,未免也太大了一點,這對選手的長期職業發展,其實不太友好。”
是了,南韓在短道速滑項目上的訓練,一向以高負荷著稱,每天都有高強度的訓練,通過高強度的反復練習,自然而然地讓南韓選手有了扎實的滑行基礎,包括他們在1500米項目上的超強耐力,也有一部分取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