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達直道最大速度之后,蘇涼還會繼續在直道末端直接進入彎道滑行,最后還要出個彎,這才算是他的結束。
問他為什么,蘇涼就表示他記憶里都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最初帶蘇涼做這個起跑銜接訓練的裴景沒在意這么多,聽過蘇涼解釋之后,就跟他說“我們只需要到銜接直道滑行就行了。”
但是許多回了,蘇涼在按照他的要求完成訓練之記后,還是會像現在這樣,自己加練,把他認為該練的距離給練完。
裴景原本覺得蘇涼這孩子實在是有點倔,但是他在一旁看著冰面上蘇涼的銜接訓練,看著看著,看久了也覺出了點別的味道來。
他之前是一直覺得蘇涼的這個訓練有點累贅冗余的,在國家隊里,起跑銜接訓練和入彎出彎訓練之前都是當做兩項不同的訓練在做。
這么做一個是考慮到選手訓練中體能的消耗,另外一個則是認為拆分后的訓練能夠更加細節,從教練角度可以幫助選手摳好細節動作,而且這樣單個訓練的耗時也少,效率也更好。
可是在看到蘇涼這么倔強地每天給自己加練之后,裴景看久了,忽然就一拍腦袋蘇涼的這種訓練方式,好處也很不少啊
畢竟你想想,你在起跑疾跑銜接到直道滑行之后,在正常賽事中可不就得進入彎道滑行階段了嗎那么進入到彎道滑行階段,再銜接一個出彎道的訓練這可不就是理所當然
確實,蘇涼的這種訓練方式,全程耗時更長,每一次訓練對于選手的體能消耗也更大,教練對于選手的細節觀察和記錄也要更復雜,但是這種訓練方式其實更加符合正常的比賽節奏。
畢竟比賽的時候并不會讓你單獨只跑入彎和出彎那一段,從直道進入復步彎道滑跑的訓練,原本也是國家隊這里有些缺失的一個環節。
想到這里,裴景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起來。
“老裴,你盯著我家蘇涼這神情是干嘛”
蔣一波這會兒正有空,路過時看到裴景正盯著在冰面上訓練的蘇涼,臉色古怪,于是一臉懷疑地靠近了過來。
裴景被蔣一波嚇了一跳,沒好氣地吐槽他“是是是,你家老大蘇涼。不是我說,你家老大老二,一個蘇涼一個蘇暖,還挺像親兄弟。就是你這當爹的居然姓蔣,真是格格不入。”
蔣一波翻了個巨大的白眼“你才格格不入”
裴景沒理會蔣一波,而是搖頭嘆氣道“我剛剛看著蘇涼的訓練,是在想,我們的有一些訓練項目,恐怕還是有些太僵化了。就比如蘇涼在做到這個訓練,就是起跑銜接訓練,你知道的吧”
“你家蘇涼之前其實跟我解釋過,他從前的教練讓他這么練,覺得比拆分開訓練好,我當時還沒想太多,就拿我們拆分訓練的優勢要說服他。”
“但是剛剛我又在看你家蘇涼做完整的起跑技術銜接直道、彎道的訓練,突然才想明白,他的這種訓練方式其實更符合比賽邏輯和節奏。”
說到這里,裴景感慨了一下“波兒啊,你說蘇涼他之前到底是跟著誰訓練的呢”
這段時間以來,國家隊在蘇涼身上總結出了不少以往沒有的訓練方式和細節,除了基礎訓練這個點和今天裴景剛剛反應過來的這個之外,包括蘇涼的混氧訓練方式,一些國家隊還沒有研究過的小肌群訓練方式這些都已經是國家隊當前新的訓練方向研究內容了。
就連他們的總教練林國斌也沒有想過,他當初吩咐的一句觀察蘇涼的訓練方式,居然真30340記整合出了許多國家隊所沒有了解過的內容。
蘇涼也清楚國家隊在依照他的訓練內容在做研究,他對此并不介意,甚至還主動提出了建議他的訓練并不是適合每一個選手的,國家隊對于每個不同選手的訓練,要爭取往個體化方向更多地靠攏。
個體化這個詞,也是對于當前國家隊過于新鮮的一個詞匯。
但是細想之后,所有教練都能輕易地明白這個詞匯背后的含義更好的訓練,不是讓所有選手做同樣的訓練,而是針對不同選手的不同特點,制定符合他們個體的訓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