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別的原因,蘇涼對于這些節目的審美,仿佛超出了他們一整個時代。
這些節目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教練組在參考了蘇涼的表演內容之后,再做的調整組合部分了,可是在蘇涼的觀察之下,
仍舊得到了不少能夠調整改進的部分。
“這個部分的內刃大一字可以考慮調整為變刃大一字,恰好可以匹配跳躍過后那種激蕩情感以及音樂上的轉換延續。”
“這里的鮑步如果有可能,身體向下彎曲的程度是不是再加強一些會更好靈雅姐的身體柔韌度非常好,鮑步對于她的柔韌性展示是非常好的一個動作,和音樂情感上的抒發也比較契合。”
“這部分的直線接續步”
“這里的轉三銜接是不是有點問題”
從蘇涼被梁華生綁架到花滑館開始,接下來一天,已經完成自己恢復性訓練內容的蘇涼,幾乎就在花滑館這里沒有挪過窩了。
花滑館這里的教練和編舞也抓著蘇涼跟他討論為什么這里用轉三會更合適同樣的動作分數,我們為什么要選擇更困難的這個而不是選擇相對簡單的這個
其實在跟蘇涼多聊幾次之后,這些教練也明白了,蘇涼之前也跟他們說過薩洛夫幻想曲和木偶之歌的編排方案和思路。
但是今天再這樣細節地討論了一整天下來之后,他們對于蘇涼的思路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分數和技術難度的排布之后,接下來蘇涼的思考方式就是技術動作服務于情感和美感上的藝術表達。
在今天的溝通過程中,蘇涼許多次地提到了難性美。
花樣滑冰的表演過程中,這種難性美感正是體現在每一個花滑動作的難度美感的呈現上,在冰面上滑行、跳躍、旋轉的難度以及其中配合音樂、舞蹈動作所傳遞出來的對藝術和美的呈現,正是花滑的關鍵。
過于的華國隊固有的思路里,還是將花滑的競技性排在首位,這也是教練們在對選手進行訓練時的傾向性根源,也是導致目前華國花滑選手們藝術性普遍不足的根源。
正是因為對于競技性的過度看重,在訓練過程中,對于選手的跳躍、旋轉等技術動作,教練組都會抓得比較緊。
只看華國隊之前退役的兩位前輩都具備四周跳能力,完全達到了當前國際上一線水準的跳躍能力就知道。
也就是花滑隊的總教練梁華生始終不停地在強調滑行基礎的重要性,否則目前國家隊內的訓練方向,恐怕也還是強跳躍性質的。
也是各種綜合原因的存在,導致了過往華國花滑編排節目時的一些傾向和弱點,有些甚至都不好說是純粹的弱點,而是干脆就是教練組當初不夠重視。
一天的編排討論下來,蘇涼也說得有些口干舌燥了起來,眾人正緩了一會兒呢,就見邊上不知道什么時候蹲了胡侃他們幾個人在。
其實胡侃從中午的時候就已經到了花滑館這里,他們中午原本先是去的速滑館,結果速滑館里沒見著蘇涼,打聽了一下才知道,蘇涼恢復性訓練期間,上冰訓練的時間也很少,這會兒人在花滑館呢。
胡侃他們也是知道蘇涼被聘為花滑隊特殊顧問的,但是聽說蘇涼從上午就被花滑隊的總教練請走指導教學,多少也還是有些驚訝上午就去了花滑隊那這會兒都下午訓練的點了呀
于是他們迅速地摸到了隔壁的花滑館,一看嘿,蘇涼還真在花滑館這里
不僅是在,而且是被花滑館這里的教練組給包圍了,里一層外一層的,都在聽蘇涼做講解呢。
胡侃幾人還是第一回見這陣仗,感覺花滑隊的那些教練恨不得人手一個小本本,專門盯著蘇涼聽他講話,然后手里唰唰唰地記筆記。
還有夸張的,花滑組這里為了記錄選手的表演,邊上是有兩臺攝像機的,其中一臺干脆被對著蘇
涼的方向拍了起來,把蘇涼介紹的各種內容都全部記錄在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