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的方法有很多,想要不出錯,就規規矩矩制作船卡或飛行卡,想要炫麗一點的,也可以用踏風而行。
想別出心裁的,還可以用組合卡不是林希自創的那種組合卡而是兩張卡牌連用,達成字面意義的組合效果。
林希不想制作船卡或者簡單的飛行卡,那樣很沒有意思,而且拿不了高分,稍不注意就會被刷下去。
完成題目要求,25分。
卡師是否安全,25分。
技巧展示,5分。
評判標準的前兩項很容易理解,麻煩的在于最后一項,技巧展示里包含的東西很多,例如制卡時間、過關方式是否別出心裁、是否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表現等等。
也就是說,拉開參賽選手之間距離的,主要就是最后這一項。
船卡和簡單的飛行卡固然穩妥,但撐死也就拿到7分,除非大家都選了同樣的方法,或者翻車的太多,不然想擠進前10名等同于癡人說夢。
“又要穩妥,又要炫酷”
林希飛速開動著大腦,將自己掌握的制式卡牌進行搭配,尋求一個最適合本場景的組合。
單卡固然用時會少,但很難做出什么效果來,想要博人眼球,還得看組合卡的威力。
“有了”
林希眼睛一亮,突然就有了想法,其實挺老套的,但用在這個場合剛剛好。
確定自己要做什么之后,林希運筆如飛,握著制卡筆在空白的青銅卡牌上繪制著卡師符文。
從觀眾們的角度來看,就是17號制卡艙內的年輕女孩突然由靜轉動,竟像是不用思考一樣,毫無滯澀之感,動作流暢得仿若行云流水,自帶一份創作的美感。
在還有一大半人沒有動筆的前提下,林希這種游刃有余的樣子吸引了不少觀眾的視線,畢竟那種“制卡如便秘”的嚴肅表情才是當今卡師界的主流,她這樣灑脫隨意的反而不多見。
“那個17號看起來很厲害啊。”
“是啊,你看她畫得那么快,肯定是個高手。”
“嘁,你們懂什么,她明顯就是胡來,就是花架子,卡牌肯定失敗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兒子就是制卡師,每次制卡都要畫上個把小時,制成1張后就很累的樣子,怎么可能那么輕松。”
“啊這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兒子太沒用了”
“你胡說什么我兒子可是制卡師,你竟敢對制卡師不敬”
“你別亂說啊,我可沒對制卡師不敬那你兒子參賽了嗎”
“我兒子才不參加這種炫技的比賽,他說制卡師就得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有參加比賽的時間還不如多練練精神力呢。”
“噗其實是沒資格參加吧畢竟冬季校園賽的參賽標準是初級以上。怪不得你兒子制1張卡就那么累呢,感情是個入門級啊,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