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里對他猜忌頗多,而來往宮廷,不管是李淵還是后妃都不能拒絕的長孫氏只怕才是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人。
也就是說,長久的侍奉內宮,彌合于宮里的關系是真,但處處小心謹慎,但凡有機會就收攬人心,搜集各種消息,也是長孫氏能辦到的。
畢竟,李淵成為了太上皇了,有段時間對李世民不假辭色,卻對長孫氏從無二色。可見,長孫氏在這其中都做了什么。
她可能只是出于自保的原因,但四處與人交好,就是能擴大信息網,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玄武門之變,她就是參與者之一。
世人都說皇后賢德,可她要是世俗意義上的賢德,那就該勸諫丈夫做個忠臣,而不是造反。
舊唐書的記載是及難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后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這是說皇后一身戎裝的去玄武門慰勉。
由此可見,玄武門之變,晝夜之間的事,她就是參與者。
所以,原來的在家等著,夫妻倆見面的場景就得改,當初試過的那場戲就不行。
而今,這場戲改了。
長孫氏一身戎裝的騎在馬上,她出身顯赫,又是將門之后,自然是能御馬的。
她騎在馬上,跟丈夫作別。
周圍都是將士,不能說任何一句喪氣的話。
秦王看著她,她笑了“妾等王爺凱旋。”
武將需得沖鋒,文臣在后方想著怎么善后。長孫氏一直跟文臣在大后方,從不曾遠離。
直到天亮,喊殺聲漸歇,光撒了下來,照在了她的臉上。她才抬起頭來,慢慢的走了出去。
她登上了玄武門,在上面見到了負手而立的丈夫。
他,即將成為天下之主。
男人伸出手,看著她。
她緩緩的將手遞過去,兩只手緊緊攥在一起。沒有歡欣鼓舞的亢奮,沒有劫后余生的欣喜,只有無盡的沉重。
此時,天下初定,人心不穩,天災不斷,突厥崛起,而此時,皇室傾軋,這會帶來什么后果呢
若是天下再亂,該當如何
當日平天下乃救天下,而今爭天下卻要再將天下推向危險的邊緣嗎
此時,二十八歲的李世民不知道這個答案,而才二十五的長孫氏亦不能知道這個答案。
自此,天下重擔在一人之身。
李世民遠眺,沉默著。
長孫氏沒有說話,她也不知道等待她的將會是什么,她要面對的又該是什么。
她想他也一樣吧。
于是,她像是以前一樣,抱著他的胳膊,靠著她,也給他靠,然后輕聲說了一句妾在。
“咔”辛導緩緩坐下,這個處理牛了
劇本上寫的是夫妻相攜站立在玄武門城墻之上,俯瞰城下。
城下有尸體,城下有被誅殺的李世民的兄弟可他們的處理不是這樣的,他們眼里的城下是無邊的江山。
在江山社稷之下,已然發生過的事便那么的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