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主一臉的坦誠“不瞞大人,我們陳家是從南邊沿海遷來的,屬于外來者,又長年做生意,算是小有家資。周圍呢,又多是本地人。大家不是為了路,就是為了山里撿柴火摩擦多了,矛盾多了,就不得不妨了。干脆,山也別進了,柴也別撿了,井水不犯河水吧。”
桐桐嘆氣“也對世人仇富者多,也是無奈的很。”
“難得您這么想,沒有罵我為富不仁。”
桐桐擺擺手,隨著對方進入了正堂。在正堂門口,桐桐掃了一眼便收回視線。按照國人的習慣,對聯是每年必須貼的,凡是喜慶的事,都會貼紅色的對聯。看各家的門口,貼過對聯的舊痕跡還總在,難以清理下來。
但是陳家很有意思,之前沒在巷子里的各家門口看見過紅對聯的痕跡,而在這個正堂,也沒有看到貼紅對聯的痕跡。倒是有些白紙的印記還有殘存。
倭國人視白色為吉祥
所以,從南邊遷移來的只是一種說法,他們很可能是通過海上路徑登陸,然后輾轉來到此地的。
這些人壓根就是倭國人。
進了正堂,分賓主坐下。有仆從送茶來,桐桐就去看正堂擺著的盆栽,“沒想到陳家主還是個雅人,這盆栽修剪的造型很別致。”
陳家主就露出幾分自得來,“這位大人也有此好”
桐桐搖頭,“我不算雅人,家父也沒那么大的閑情逸致。倒是我認識一朋友,他是雅人。他跟我講過盆栽,告訴我說,盆栽講究的是無聲勝有聲,小小的盆栽,便是再小,也應該有廣闊的延伸之美,有博大的包容之美。他倒是一個不會過分追求造型的人。”
“哦”陳家主一臉的興致,“倒是一位大師了。”
桐桐便笑,面露贊嘆“是一位雅到極致的大師。什么時候你去京城了,我引薦給你認識就只這個盆栽,你們就有話題聊。”
陳家主朗然大笑,“這可說好了不算在下高攀吧。”
桐桐接了茶,點了點對方,“空手莫上門,我不接待。”
“林大人真會開玩笑。”
林大人我可沒告訴你我姓林。
桐桐搖頭,“你瞧,你在山里都知道盛京來了我這么一位”
陳家主掩飾了那一絲不自在,“您赫赫大名,哪有不知道的”說著就打岔,“林大人有什么事,直言便是。在下定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桐桐也嚴肅起來,“其實,在下有一不情之請。”
“您講。”
“我們這一行人,太招搖了想借您家的生意打個旗號,省的我們要追查的人跑了。我此次來呢,帶了十根金條,跟您拿十根金條的貨,隨便什么貨都行。我們押著貨走,回頭呀,貨給您送回來,這金條您還得還我,我要入衙門的賬目的。當然,貨不能是易碎品,得皮實耐摔打的您看,這事叫您為難嗎”
陳家主“”為這個的,“為難倒是不為難,就是這一時半會的,怕是也難準備”
“我們這一行備受矚目,也怕走漏消息。這來來回回的,太打眼。要是您今兒準備不妥當,煩請您騰出個院子,叫我們能住一晚,明兒或是后兒再走也行。”
合情合理,說的如此真摯
陳家主真沒看出哪里有問題,“那寒舍簡陋,少不得委屈諸位。”
“是我們叨擾了才是”
李副將跟著致謝,抬頭瞥見林大人騙死人不償命的臉這膽子,真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