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沈家人,貪圖一時之利,趕走了自家最能干的兒子,就算得了幾畝田地,又哪里知道,他們錯過了什么。
沈萬年早在種桑養蠶之時,就曾跟收生絲的商人打聽過絲綢的買賣,離了家就直奔泉州,搭上了那邊的海商開始跑船經商,從江南之地收購絲綢茶葉和瓷器等物,販去海外番邦之地,再從番邦收購珠寶香料玉石瑪瑙等物,運回江南售出。
這一來一回,便是數十倍之利。短短十余年間,沈萬年就成了江南首富
“這海貿如此暴利,難道別人不知”太子皺了皺眉,問道“還有,他既然凈身出戶,又哪里來的本錢進貨這民間傳言,恐怕不能盡信”
“殿下說的是。”常安躬身賠笑,說道“尋常人只見其利,不見其海,都以為海貿暴利,可那大海之上,風高浪急,稍有不慎,便是船沉人亡。沈萬年也是運氣好,每次出海,都能平安往返,故而其他人就算知道海貿暴利,出去幾次,或許能賺上兩三回,一旦翻船,就賠得干干凈凈。”
“至于他發家的本錢,就要說到他的岳家。”
“聽說他在離家之后,第一次出海,就遇上海嘯翻船,他拼死救回了隨船的東家,送老東家回家時,正好遇上老東家的族人以為他死了,逼他的夫人和女兒過繼族人的兒子繼承家產不說,還要把他的女兒嫁給一個鹽商為妾。”
“老東家一怒之下,趕走了族人,自立門戶不說,還將女兒嫁給了沈萬年,將家產盡數贈給沈萬年,還要他無論以后生兒生女都姓沈,讓他家的香火,自他身后斷絕。”
太子忍不住彎起了唇角。
這位老東家還真是性情中人,別人若是知道自家被族人吃絕戶,就算不肯過繼族人,說不得也要給女兒坐地招贅,而他可好,干脆利落地將家產送人,自斷香火,真是干得漂亮。
你們不是口口聲聲怕我這支斷后沒人繼承香火嗎那我就送光家產,斷給你看
常安偷偷瞅著自家主子心情好轉,略略松了口氣,繼續往下說。
“那沈萬年也是知恩圖報,娶了老東家的女兒,哪怕夫人體弱,只給他生了一個女兒沒多久就過世,他也沒再續弦納妾,只是一心一意養大這個女兒,賺下的家產,說是將來都算女兒的嫁妝。”
“可偏偏那位沈家女眼光挑剔,從十五及笄開始,不知談了多少人家,都無疾而終。到十六開始繳納罰金,至今已有三年。”
“要說她有什么病”
說到這,太子算是明白,自家老爹為何出爾反爾,在答應過自己不再指婚納妃之后,居然又要他娶個商戶女。
他從十二歲被立為太子后,就跟著太傅一起學習帝王之道,十五歲就開始跟著學習治國理政。
當時父皇還在外領兵作戰,他便在朝中負責后勤之事,自然知道新朝初立,整個大昭從被打得稀爛的舊朝中浴火重生,光是收復那些自立為王的各地反王就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錢糧更是數不勝數,以至于到開國定都,興建京城時,國庫都拿不出錢來。
沈萬年本是江南首富,后來追隨父皇,在興建京城時,又主動捐出百萬家產建了半座城池,得了父皇的嘉獎,后來便借勢在全國各州府買地買房,沈氏商行幾乎跟著大昭的軍隊,打到哪里開到哪里,賺足了天下錢,才成了全國首富。
而如今,天下初定,北方蠻族卻又蠢蠢欲動,想要重修邊防,還得砸進去無數錢糧兵馬
這時候,沈家女的嫁妝太子苦笑了一下,他雖然命不久矣,但就算廢物利用,再為父皇的大業盡一份力,又有何不可
只是真有些對不起那位沈家女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