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童叟無欺”一脈相承
面對太子妃提出的要求,全場靜默。
一開始大家看她的眼神,跟看缺心眼的傻子差不多,現在的確是變了,可變得不多,多了幾分恨鐵不成鋼恨不能以身相代的痛心疾首。
這可是皇帝皇后難得開口讓人提要求,帝后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說不定這一句話就能換個免死金牌或是封地封侯
不過想想,沈萬年破門出族,自立門戶,連老家的那伙子親人都不認,現在看似富甲天下,可說到底還是人丁單薄,這一支也就剩下他們父女兩人,女兒當上了太子妃,他也跟著被封侯,又不用為子孫后代謀求爵位,要那些有什么用
眾人的眼神就變成了羨慕嫉妒恨。
三皇子晉王妃是最最最心痛的那個。
嫁個糟心的丈夫,時不時發個神經病,動不動拿丫環奴仆出氣也就罷了,她惹不起還躲得起。
可沒腦子到看見太子從沈家得了好處,就以為許個側妃之位就能挖人墻角,自己沒臉去還拖上她的兄長頂缸,結果被人打臉拒絕不說,還一狀告到了皇上那兒。
真不知他從哪里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那本事從太子手里搶人
論才學論品行論樣貌身材,哪怕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太子也甩了幾個弟弟不知幾條街。
就好似女媧造人,帝后生育之時,第一個總是最用心,關注最多,下的力氣花的精力最多,出來的成品也不負他們所望。
或許正是因為太子年少時鋒芒畢露,太過出彩,才會遭天妒受此大難,將他提前收歸天界。
看看人家神仙眷侶般郎才女貌眉目傳情,再看看自家嫉妒到紅眉綠眼表情扭曲的夫君,晉王妃真是心死如灰。
殊不知,幾位皇子也同樣嫌棄自家王妃。
一個娶的是前朝破落戶,一個是本朝暴發戶,算起來,也就是名聲比商戶好聽點,可實惠那是半點沒有不說,論樣貌比不上太子妃,論品行別的不說,就沖著太子妃這死心塌地一往情深的架勢,哪個男人頂得住
真是難怪一直以自己身體不好不愿再納太子妃的大哥,這次也沒扛住。
看看人家,付出那么多,連點像樣的要求都不提,無怨無悔,哪里像自家王妃,稍稍給點好臉色,就要求什么東海明珠天山雪蓮給父親兄弟升官許爵,賞賜田地農莊也不看看他們有多少家當夠這樣禍禍的。
“只是這樣”
就連皇后,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人家為你兒子掏心掏肺掏錢不惜一切代價,就連提出的要求,也是為了救治太子,全然沒替自家著想,讓她先前的猜疑落空之余,有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慚愧,就愈發想要補償一下。
錢財沈家不缺,其他的她也不能擅自決定,只能轉頭望向皇帝。
“陛下以為如何”
皇帝正在想,還想了不少。
他還真不相信沈萬年和他的獨生女能有這么“無欲無求”。
那只老狐貍從開始做生意到現在才不過二三十年,就能從個泥腿子變成全國首富,要說他會做件完全對自己毫無益處的事,皇帝才不信。
當初他出錢犒軍,修筑新京都城墻,一沒要賞二沒要官,只說是敬佩皇帝,仰慕圣顏,別的不求,只求皇帝御筆親題幾個字,他好在家中焚香參拜,祈禱皇帝能長命百歲,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安穩日子,不再受戰亂之苦。
皇帝聽得感動,就親筆寫了“積善人家”、“童叟無欺”兩塊牌匾給他,還準許他帶人在大昭軍隊收復的地方開荒種田,同樣可享有大昭的拓荒免三年稅賦的優惠政策。
結果三年后,沈萬年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主,大昭軍所過之處,都有他開墾的農田和興建的商行客棧,幾乎是大昭軍隊前腳打到哪里,他后腳就把生意做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