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娘子嫁給了韓大山,兩人成親十余年,韓大山前兩年生病去世了,留下了一對十余歲的兒女。如今她種地養蠶,辛辛苦苦拉扯兒女倆長大。
“我這輩子沒盼頭了,可舍不得女兒再嫁出去吃苦受罪。我辛辛苦苦積攢的一點家產,分給女兒還是兒子,就是官老爺都管不著。誰敢來管閑事,看我不與他拼命我呸韓大山死了以后,地里的活沒見有人搭把手,家里沒米糧的時候,沒見有人施舍幾顆。我姑娘是要嫁出去,還是招婿,有人倒想管了,真真是不要臉”
辛老太爺面子上有些掛不住了,黑著臉道“婦道人家懂得甚,姑娘家嫁人乃是天經地義。羅娘子,你休得胡說八道”
羅娘子冷冷道“我是婦道人家不懂,天經地義,這天地究竟是誰,總得要講道理才是。””
有人道“那可是圣人言說了你也不懂。”
羅娘子鄙夷地道“何麻子,你斗大的字都識一個,我好歹能寫自己的名字。你開口閉口圣人言,真是不害臊”
周圍的人哄笑起來,何麻子又氣又羞,臉一陣紅一陣白。
何麻子的娘子看不下去了,不服輸罵道“姓羅的,你認得幾個字就了不起了,還不照樣是個泥腿子,沒了男人的寡婦”
羅娘子淬了一口,眉毛一豎,叉腰罵回去“沈阿花,你有男人,還不如我死了男人過得自在你嫁進何家,成日做牛做馬,當年何家老娘在的時候,連你稀粥里幾粒米都要數清楚,餓著肚子下地干活不算,生了個女兒,被嫌棄是賠錢貨,連只雞蛋都不給你吃。你也是女人,是賠錢貨,你前后哭了多少次,何家老娘沒了還不到一年呢,你莫非都忘光了,真是個賤骨頭,記吃不記打”
婦人嫁人后受到婆婆磋磨的不少,尤其是生了女兒,不受待見者比比皆是。想起當年的苦楚,她們神色黯淡下來,有婦人更是紅了眼。
反對的婦人中,有好幾人猶豫著,往支持的婦人姑娘中走了過來。
這時,支持的男人中有人上前一步,大聲道“我沒讀過什么書,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兒子閨女都是我的親生骨肉,我舍不得閨女嫁出去。”
其他支持的婦人與姑娘先前沒做聲,這時壯起膽子,紛紛道“在娘家做姑娘萬般好,嫁人之后反倒吃苦受罪,傻子才要嫁出去。”
“女人能嫁出去,男人為何不能嫁進來”
反對的人中,有人跳腳怒斥,有人不屑鄙夷。
“孫春桃,你給老子閉嘴,這里哪有你說話的份”
“婦人之言”
“反了,反了,祖宗規矩都要被你們這群人敗壞了”
程子安全神貫注關注著眼前的局面,見他們幾方吵得越來越烈,他氣沉丹田,用力喊道“各位先別吵”
尚未到變聲期的孩童,聲音穿透力強。尤其程子安站得高,底下吵得不可開交的人,被他的聲音蓋過,朝他看了過來。
都怪程子安,他弄出這番大陣仗,害得他們家人起了紛爭。
程子安迎著他們的憤憤,只當沒看見,撓撓頭,煩惱無比地道“哎喲,大過年的,以和為貴,以和為貴。我們清水村的人向來團結,要是今天的事傳出去,還不得惹外人笑話。”
外村閑言碎語不斷,有人附和道“是啊,外面好多村都在笑話我們,說我們壞了祖宗規矩。”
“都怪莫二牛,讓我們全村都跟著被說閑話。”
程子安忽略了他們的不滿,同樣忽略了他們口口聲聲的祖宗,規矩。
世俗規矩這種事,他能避開,則避開。
一是講不清楚,二是費盡心思,還不一定能討得了好,不值得。
“其實呢,莫草兒招婿,不過是莫二叔疼愛女兒,兒女畢竟都是心頭肉,辛辛苦苦養大了,哪舍得讓女兒離開。其他村里的人吧,疼女兒的有,肯定比不上我們的村。他們笑話我們,才真正好沒道理。我們連女兒都疼了,要是娶了兒媳婦進門,還不得當做女兒般疼愛,哪舍得磋磨兒媳婦,各位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涉及到了臉面,他們感到程子安的話,簡直說到了他們的心坎上,接連跟著說是。
“我們家從不折騰兒媳婦,他們那些人嘴碎得很,成日東家長西家短,到處搬弄是非。”
“兒女都是自己的骨肉,我們兒女都疼”
程子安道“再說了,草兒姐姐招婿,各家的姑娘嫁人,彼此都不相干,由你們自行商議,官府都沒規定呢,誰也管不著。外村那些人,更加管不著了,對吧”
“對啊對啊,官府只管到了年紀有沒有成親,可不管你是嫁人,還是招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