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親衛也功夫了得,幾乎與他不分仲伯。
看臺上的奉三郎不由得熱血沸騰。
他記得趙雉的槍法還是魯大頭手把手教的,倘若魯則瞧見今日的小子,只怕也會感觸良多。
明明是一棵難得的好苗子,結果卻走了歪路,倘若朝廷有作為,又豈會埋沒這么多人才
鼓聲陣陣,校場上塵土飛揚,打斗的二人在吶喊助威中剛勇無比。
年輕的兒郎本該生在戰場上拼殺前程,卻被困在這小小的天地里博取一個鹽商販子的青睞,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一時間,奉三郎心中頗不是滋味。
這場武藝切磋纏斗了近兩刻鐘,最后賈叢安的親衛被一招金龍擺尾制服。
望著快要抵到胸膛上的長槍,那親衛服了氣。
他倒是有氣度,同奉三郎道“三爺,你結交的袍澤當真了不得”
趙雉收回長槍,拱手道“承讓。”
看臺上的奉三郎摸了摸八字胡,得意道“這小子可是我們幾個兄弟在營里看著長成的,手上若沒有點本事,哪敢在賈老跟前班門弄斧”
賈叢安也甚覺滿意,點頭道“英雄出少年。”
接下來陸續有人上來切磋馬背射擊、刀劍等武藝。
趙雉一一奉陪。
這場切磋持續了整個上午,人們從打斗變成了探討。
趙雉的人生信條是不服就干,很合這群草莽英雄的胃口,都對他頗有興致。
鑒于他有過從軍的經歷,賈叢安也非常欣賞,便讓他從屯長做起。
一屯二隊,管理一百人兵丁訓練。
對此趙雉并無異議。
但因著他來歷特殊,是朝廷的通緝犯,又干著土匪的勾當,幾乎不受約束,賈叢安還是會防范著些,便提出一個條件,需把親眷接到江原城安置。
趙雉只有一個老娘,出不得任何岔子,且奉三郎也見過,沒法弄其他人作假忽悠,便與奉三郎商議了一番。
雙方說清楚看趙老太的意愿后,次日一早趙雉幾人便離開了江原回蠻鸞山。
當趙老太得知自家崽回來時高興不已。
剛從譚三娘那里回來的梁螢聽到龔大娘說趙雉回來了,動了心思。
她暗搓搓走到廂房那邊偷聽,隱隱聽到趙老太說愿意前往江原。
梁螢眼珠一轉,不動聲色聽了好一陣兒,覺得自己逃跑的機會又來了。
龔大娘在庖廚燒飯,她主動過去幫忙。
今日趙雉回來,龔大娘特地宰了一只雞燉湯,梁螢往灶里添柴塊,倒是沉得住氣,一點都沒多問。
而廂房里的趙老太則歡喜不已,說道“屯長挺不錯,秀秀從過軍,于你來說訓一百號人輕車駕熟。”
趙雉點頭,“也虧得有奉三郎引薦,若是其他人,恐怕是不會輕易交人到我手里操練的。”頓了頓,“阿娘若愿意去江原,我便多帶些人過去。”
趙老太正色道“我自然盼著你能多謀一條出路,雖然我們過去了,蠻鸞山也不能丟,倘若中途發生意外,至少還有一條退路。”
“阿娘說得是,山里這么多村民要養,不能丟下他們,待江原穩妥了,村民便可遷到那邊扎根,出行往來也方便些。”
“正是這個理兒,進退皆有路。”
快要到正午時趙雉才離去,龔大娘從庖廚探頭道“秀秀怎么又走了”
趙老太出來道“甭管他,忙著呢。”
龔大娘“雞湯剛燉好,再忙也得把飯吃了。”
趙老太“給他留些便罷,我們自個兒吃。”
在飯桌上她同梁螢提起打算去江原的事,用試探的口吻詢問。
梁螢非常機靈,不答反問“江原那邊要求帶親眷過去,老夫人以為阿螢算不算得上親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