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郡兵馬,那簡直就是龐然大物啊
之前他們安縣六百兵奪太守府千兵,如今讓兩個郡六千兵去挑戰余州五萬兵,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梁螢的心里頭也有點慫,皺眉道“倘若俞州真打了過來,那真是大禍臨頭了。”
奉郎惴惴不安道“現在臨都過來求援,唇亡齒寒,我們斷不能坐視不理。”
張議看向梁螢道“臨都太守把宛南獻上結盟,可見其誠意,我以為,咱們可與其抱團,共御俞州。”
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覺得與臨都結盟是最佳選擇。
唯獨梁螢反行其道,嗤鼻道“天真。”頓了頓,“就算兩郡結盟,也不過六七千兵馬,對抗俞州五萬兵馬來犯,頂個屁用。”
眾人“”
趙雉斂容問“阿螢有何高見”
梁螢背著手踱步,若有所思道“雖然臨都與永慶有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依附,可就算他日臨都被俞州吞并,永慶靠著這千兵與他們內耗,勉強也能頂些日子。
“一旦與他們結盟,反倒被拖累。
“在坐的諸位也不想想,他們臨都就是前太守府的模樣,郡內的老百姓賦稅徭役繁重,就算上頭換了父母官,仍舊改變不了現狀。
“但咱們永慶不一樣,一旦換了父母官,就沒有人來守衛老百姓手里的田地。
“俞州世家大族,個個都是地主,他們來攻占永慶,老百姓定會拼死反抗捍衛自己手里的耕地。
“那些入侵者不僅要面對我們的兵,還得面對底下的十多萬平民怒火。
“這些老百姓才嘗到土地下放的甜頭,一下子就讓俞州的地主來奪了去,又豈會善罷甘休
“在這樣的前提下,就算我們失守永慶,俞州想要徹底兼并,也得跟當地老百姓打一場拉鋸戰。
“我們是完全有機會搞偷襲與他們內耗拉扯的。
“可是隔壁的臨都不一樣,誰都可以來做父母官,因為不管誰上位,老百姓都會受到盤剝欺壓。
“那邊郡的老百姓跟衙門是沒有凝聚力的,不齊心。
“而永慶衙門跟老百姓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有著共同的利益,他們有豁出去拼命的理由,臨都的老百姓卻沒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兩郡結盟,豈不是拖累永慶”
經她這番剖析,所有人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這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對于永慶來說,老百姓同公家就是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利益維護,跟隔壁臨都是兩種不同的體制。
這邊講求人人有地種,家家有余糧,以老百姓的利益為主。
臨都則是豪紳的天下,以地主官僚的利益為主。
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體制結盟到一起,面臨的問題確實不少,就算暫時能維持,也不是長久之計。
因為它們是沒法兼容的。
剝削與被剝削者,就算短時走到一起,中間的矛盾也沒法消除,一個處理不好,反而還會搞得狗咬狗內斗。
這是梁螢擔憂的地方。
她說的話也有道理,可是目前首要解決的是結盟聯合抵御俞州,至于體制問題,可以日后再尋求一個相對適宜的時機磨合。
在場的奉郎、陳安、張議、李疑和趙雉,幾個男人經過深思熟慮后,還是覺得與臨都結盟為好。
就算雙方存在體制上的差異,待結盟后看能不能兼容再說。
這一次只有梁螢一個人堅持拒絕結盟,除非臨都也愿意走永慶的體制改革。
可是改革,則意味著跟豪紳內戰,在這個內憂外患的節骨眼上并不適合。
故而梁螢也沒有強求。
翌日趙雉等人會見呂功曹,談結盟一事,梁螢并未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