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平陰那邊比安縣更為富庶些,因著地理優勢和河水灌溉,數萬畝良田的產量是非常高的。
最初的時候他們得了安縣的幫扶,現在打仗要軍糧,人們但凡手里有余糧的,皆踴躍借給太守府。
畢竟借糧是為著守住手里的土地。
倘若現在吝嗇,在太守府需要幫襯的時候袖手旁觀,一旦他們被打走,郡內發生戰亂,自己遭殃不說,手里的田地也保不住。
這種共同的利益體系促使他們出手大方。
平陰的朱家黑陶受了太守府的扶持方才有今日的興旺,為了不受影響,他們撥了錢銀到郡外去買糧。
不止他們家,收生絲的周家和其他商賈也自發撥錢銀購糧借給太守府。
甚至連宛南也借出來不少。
他們之前是臨都在管轄,去年冬日臨都用它求援永慶,這才接管過來。
太守府在春耕前才把土地下放,哪怕兜里沒多少糧,也咬咬牙借了一些出去。
因為他們是確確實實嘗到甜頭了,倘若又回到去年那種凄苦日子,真真是哭都哭不出來,看看隔壁白馬縣就知道了。
一夜之間,整個郡里受益的老百姓都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們的熱情。
起初梁螢覺得她為永慶付出了這么多心血,回報肯定是有的。
但萬萬沒料到,借糧的風氣不知怎么的忽然就變了,成為了一件非常時髦的事,攀比成風。
人們皆以借糧成為太守府債主為榮。
這風氣梁螢是怎么都沒料到的。
李疑哭笑不得,同她說道“我看那些人莫不是瘋了,居然把借糧的憑證裱糊起來掛到堂屋上,當成炫耀的談資來。”
梁螢“”
譚娘吐槽道“合著還把自己當成大爺了”
梁螢默了默,“債主難道不是大爺嗎”
譚娘“”
這不,現在人們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從吃了嗎變成你家借了嗎。
簡直有毒。
為了遏制糧商發國難財,太守府貼了公告,如果有糧商私抬價格,但凡被老百姓舉報皆會重罰。
因著太守府不要錢財只要米糧,一些人為表心意,會去購買糧食借出來。
哪怕是一兩斗呢,也是他們對公家的一種支持與信任。
那些細微的溫暖是梁螢他們這群人一點點建立起來的,曾經的負重前行得到了老百姓最善意的回報。
李疑看著郡里排隊前來送糧的人們,感慨不已。
他從來不知道,原來他們的影響力是如此巨大。
星火足以燎原,滴水可以匯聚成海,每一雙手都用他們的溫度來托起這個讓他們信任的野班子。
這個男人一時有些感性。
都郵葛老兒見到那個場面也觸動不已,他是前太守府的人,也算是正規軍。
一直以來葛老兒半生所學的儒家那套令他瞧不起這群野路子,哪怕迫不得已降服,心里頭都是不服氣的。
直到今天看到這場面,他活了一輩子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情形。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這或許才是真正的政通人和。
民與官融合在一起,官為民,民托官,不懼風雨,同舟共濟。
這一課,令葛老兒不禁開始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治內。
曾經他對這群野路子萬分不屑,如今算是徹底折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