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商鋪是要審批的,初期商賈從太守府手里拿地皮可給一半定金,剩下的在商鋪脫手七成之后再給余下的錢銀,也算是扶持。
“商賈在造商鋪之前需得報造價給太守府進行評估,以便定下售賣官價,像官鹽那樣不可私抬價額,影響到衙門的推廣。
“若是外地的商戶進來入住,當地衙門可免半年賦稅作為補給。
“如果鋪子是二次脫手,衙門就不會管了。
“你若有這個興致嘗試,我們后續再商議如何去操作。”
賈叢修問“那商鋪要如何定價”
梁螢道“自然是越便宜越好。”頓了頓,“畢竟是在鄉下,跟城里是沒法比的,你若把價抬高了,誰還愿意來買它除非是后續那個市集的人氣徹底興旺起來,供不應求,那時候它自然會上漲。”
賈叢修捋胡子道“鄉下一般都是夯土墻的多。”
梁螢“那便造成土墻,最好是兩樓,樓上鋪木板用于住宿用,底下則是商鋪,畢竟是要長住的,該備齊的還是要備上。”
賈叢修點頭,“待賈某回去琢磨琢磨,如何”
梁螢“可行,你若有這個意,咱們便試試,若是能把它做起來,以后幾乎所有縣都會做這樣的商鋪,方便村民們采買,也方便商賈行銷。”
她這算盤委實打得響。
根據現代社會的鄉鎮模式進行操作,商賈買地皮的錢銀是不會落到當地衙門和太守府手里的,只能落到州府手里。
之前因為地盤沒有擴大,所以老百姓上交的三成賦稅會給當地衙門兩成用于日常開支,一成上交給太守府。
現在要做出改變了。
三成賦稅,一成給當地衙門,收取的商稅當地衙門也能得一半。
剩下的兩成賦稅,太守府抽取一成,商稅也能得一半。其余的一成賦稅則上交到州府,用于養兵開支。
而地皮買賣不涉及到衙門和太守府,所有賣地的錢全部進州府的腰包,以及鹽稅都跟地方沒有分毫關系,全收進州府。
但也不能讓地方空歡喜。
商販買商鋪時需要交納契稅,這筆錢銀是當地衙門和太守府的,所以他們最好期待多賣商鋪,他們好拿契稅做補貼。
目前商貿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那點小利梁螢沒打算去動,她只能在鹽稅,地皮上動腦筋。
一旦地皮買賣被帶動起來,州府就會實現暴富的希望。
而永慶,就是賣地的試點。
等以后她把商貿扶植起來,那么商稅、鹽稅、地皮和賦稅等,這些綜合起來足夠養州府的兵了,地方和老百姓也會實現共同富裕。
這才是真正的富民。
現在他們基本上已經讓永慶的老百姓手里有盈余了,接下來就是重點做商貿配套設施,一邊扶持商貿,一邊搞基礎設施,兩頭抓。
用外來物資刺激老百姓的腰包消費,有了需求,方才能促進商販流動,把整個經濟帶動起來。
這才是她想要的經濟農業兼并發展。
把賈叢修打發離去后,第二日梁螢去了一趟扶陽。
先前扶陽飽受戰火摧殘,如今城里還殘留著許多燒毀的痕跡。
得知她過來,李疑前來接迎。
當地太守和底下許多官員都是貪官污吏,需要新鮮血液注入。
梁螢不做多想,立馬差人書信到永慶,讓胡太守扒拉一下他們之前做的人才庫,選拔適合的人下放到這邊填補。
總得給那些秀才們創造就業機會。
他們這個小地方,就不用層層考舉人進士了。
說到底,這個時候的科舉只是初期萌芽,朝廷并不重視,大多數都是走關系后門舉薦選拔的。
而朝廷里的公侯世家掌握著選拔的門路,一般都是先挑關系戶,而后就是送錢的,最后才是你科舉撿空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