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一臉發懵,梁螢說道“你看你家掙了錢就去購置田產,倘若郡里的老百姓手里有余錢了,改善一下居住環境,是否可行”
賈叢修困惑道“這跟擴建有什么關系”
梁螢背著手,抬了抬下巴道“以后郡里必定有其他地方的人涌入,這些人若想在郡里謀得生存,必得下放到各鄉縣去,故而我想把各鄉縣的老破舊拆掉,規劃成新村。
“像有些鄉下的村民會聚集到某個地方趕集,太守府計劃在集市里修建房屋,方便各村采買。”
賈叢修若有所思。
一般來說住在縣城里的老百姓出行和采買都挺方便,但村里的鄉民進城就相對較遠,故而很多村的人會不約而同聚集到某地進行貨物交易。
有的是在橋邊,有的是在寺廟附近,也有在空余地方,能擺攤就行。
比如哪家想賣只老母雞,在趕集的時候捉去交易,隨賣隨走。
家里吃不完或用不完的東西拿到集市扎堆擺攤,賣完就走,頂多上午半天人們就陸續散去。
這是集市的存在。
梁螢準備利用人們扎堆交易的習性弄出鎮的形式,專門修建少許商鋪房屋供一些長期到鄉下來販賣物什的商販落腳。
起初她想著在城里修建房屋,后來改變了主意,因為這個時代跟現代社會是反的。
現代因為商貿業發達,的就業需求大,所以人們才涌入城里謀生。
而這里是重農抑商的古代封建社會,大多數人的謀生手段都是務農。
土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東西,他們幾乎一輩子都是圍著手里的那點土地過活,或許一輩子都不曾出過縣。
所以發展鄉村才是最貼合時代背景的。
借助趕集的人流量先把“鎮”發展起來,搞小商販流動模式,促進老百姓消費。
把消費拉起來了,內需才能促進作坊生產,有了作坊才會有人去做工謀生,就業率,同時作坊也能給衙門上交商稅。
一切良性循環都需建立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方才不會假大空。
賈叢修販賣官鹽的時候,也會把貨從縣城里送到村中的市集上進行售賣,包括朱家的黑陶都是這樣行銷的。
通常多數集市僅僅只是一塊寬敞的空地,人們逢初一初五之類的日子在這里扎堆交易。
有時候他們販官鹽也不方便,因為要縣城和市集兩頭跑,如果集市上有定點落腳地,確實要省去許多麻煩。
現在梁螢的意思就是在集市上修建少量商鋪方便他們這類商賈落腳,同時也方便村民們平時來采買,而無需等到趕集。
賈叢修陷入了沉思,認真思考可行性。
梁螢說道“集市上像官鹽、鍋盆碗瓢、農用鐵具等物,這些東西老百姓沒法自做,需得來采買。
“像安縣底下有十八個村,村里頭有多少個市集,你清楚嗎”
賈叢修答道“有三個。”
梁螢“所以一遇到趕集的時候,你們就會把官鹽從縣里送過去販賣”
賈叢修點頭,“送鹽的時候一并把黑陶也帶些過去,來回挺不方便。”
梁螢好奇問“還有其他的商賈跟你們一樣嗎”
賈叢修“有,像你先前說的農用鐵具,還有其他炊具,也是從縣里帶過去的,也有從外面來的商販送到集市去販賣。”
梁螢“倘若集市有落腳地,價錢也便宜,你們可會選擇長遠駐扎”
賈叢修道“自然愿意,畢竟兩頭跑,車馬人工也要耗錢銀。”
梁螢“那太守府來給你談筆生意,我計劃在各鄉的市集上修建房屋鋪子,要在趕集人多扎堆的地方修建商鋪。
“商賈從太守府手里買地皮,自己建造鋪子,衙門定官價,替商賈把商鋪推出去,你可有興致嘗試”
賈叢修皺眉,“萬一賣不出去呢”
梁螢“所以說要搞試點,選址非常重要,須得在人氣興旺的地方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