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集市的事情敲定談妥后,梁螢去了一趟火藥作坊,現在郡里的情況穩定,問吳元要不要把家眷接過來安置。
這回吳元沒有拒絕。
他心里頭還是挺高興的,因為在這里找到了他存在的價值意義,身體也比以前養好了不少。
問起俞州那邊的情形,梁螢也不知道四宜要僵持多久。
這會兒廣陵還在跟他們糾纏,倘若插手去奪,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紛爭,只能靜觀其變。
之后在火藥作坊耽擱了兩天她才回太守府,同胡志國商量差人去把吳元家眷接到永慶,隨后又同他說起在集市修建商鋪的事,把細節一番商討。
土地下放,蠶農副業,扶持商戶等等一系列政策都是為了讓人們實在共同富裕。
胡志國還是挺佩服她的,在搞錢的本事上,她總有很多奇思妙想,并且還不是空想,而是一步步去落實。
這委實難得。
現在郡里大力扶持商戶,到處都貼了公文通告,但凡外地商戶在郡里開鋪營生,初期只要到當地衙門提交了申請,就能免半年商稅。
不僅如此,郡內的商戶到臨都、雁門、俞州等地開鋪,也可先在郡內衙門那里開介紹信到指定地申請免稅,同樣能得到商稅優惠。
永慶郡內除了鹽外就是蠶繭,隔壁臨都那邊還有造紙業,梁螢親自過去進行實地考察。
當地最大的一家造紙坊在上宣親自陪同走了一趟。
郡內盛產竹子,陶家紙坊世代都在造紙,以前太平的時候還比較景氣,如今是越來越不行了。
陶大郎得知官府的人過來,匆忙前來接迎。
他對梁螢的名號還是有所耳聞的,民間不知什么時候給她取了個綽號叫財神爺,說但凡她走到哪里,那里就能發財。
聽到底下的人說起這茬,梁螢啼笑皆非,調侃道“我若是個財神爺,何至于要借糧打仗啊”
胡宣笑道“那是因為你把手里的財都散出去了。”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
陶大郎引著他們觀看造紙工藝流程,過程委實復雜,得先把嫩竹進行浸泡,而后殺青,還得用石灰拌和放進大鍋里煮。
一行人把整個作坊看了個遍,做出來的成品也有好多種,梁螢認真聽陶大郎講解工藝和每種成品紙的用處和利弊。
紙這個東西比不得其他,一般能用到的都是讀書人需要的,對市場有一定的門檻。
梁螢想把紙坊盤活,讓陶家紙坊專門供應衙門。
像永慶有二十三個衙門,衙門的用紙量需求比較大,還有學堂也會用到,讓他們按衙門所需去做裝訂。
像什么賬冊啊,貼出去的公文告示,信紙等等,做成專供線。
陶大郎欣喜不已,這可是妥妥的大戶
為了保障其他小作坊也能存活,梁螢給他出主意,讓他把當地的小作坊也整合起來供應,因為以后還有俞州那邊的衙門也可以采購他們家的用紙。
有官家給兜底,陶大郎心中激動,當即磕頭跪拜,說道“多謝王長史扶持陶家,以后陶家紙業不會葬送在草民手里,實屬萬幸”
梁螢扶他起身,說道“農業重要,商業亦是同等重要,待你們家以后能掙錢了,可莫要偷稅漏稅,若不然絕不輕饒。”
陶大郎連忙擺手,“官家這般扶持我們,是斷斷不敢觸犯律法的”
梁螢“你明白就好。”頓了頓,“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
陶大郎“”
梁螢嚴肅道“你家能不能再做一點糙些軟些的草紙什么的”
陶大郎“”
一旁的譚三娘忍不住掩嘴笑。
梁螢干咳兩聲,沒有多說。
邊上的眾人也是一頭霧水。
待他們出去時,譚三娘同陶大郎小聲道“是如廁用的紙。”
陶大郎“”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紙是非常昂貴的,自然不可能拿去擦屁股用。而老百姓們更是什么法子都有,樹葉,竹片,石頭甚至還有用瓦片的
有道是瓦片揩屁股刮毒。
簡直是菊花殘,滿腚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