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群人大老遠來了一趟,陶家熱情做東,梁螢倒也沒有推辭。
山里鮮貨多,備下的菜肴豐盛,再加之春日里本就是野菜生長的時候,用腌制臘肉燴筍,春盤,魚膾等,好幾個品菜。
女眷們坐在一起嘮家常。
梁螢會同陶家的婦人們說笑,起初她們還很拘謹,后來見她親和,也都放開了。
人們在飯桌上熱絡笑談。
錢氏也跟胡宣一起來的,覺得那份仔雞好吃,給梁螢夾了一塊。
仔雞肉質細嫩,是用白水煮的,看著不怎么樣,但蘸上清醬入口,味道簡直是一絕。
譚三娘也贊不絕口。
梁螢對清醬生了濃厚的興致,那咸鮮的豆香味兒,哪怕是蘸鞋底都能啃兩嘴。
陶家婦人說山腳的周家就在做醬賣,他們家的醋也做得不錯。
梁螢同譚三娘道“那等會兒捎些回去。”
譚三娘點頭,“這醬頂好。”
下午回去時,她們果然在山下看到賣醬的周家,譚三娘去買了些,一同來的其他人也覺得他家的醬不錯,也捎帶了些走。
梁螢跟胡宣道“這醬頂好,下回賈家過來,讓他們把周家的醬也帶些出去行銷,官鹽和清醬不沖突,說不定好銷。”
胡宣點頭,“平陰的黑陶都能銷出去,這醬肯定好脫手。”
兩人在回去的路上邊走邊聊,就陶家的后續合作事宜一番商議,得先讓太守府把平日里所用的東西給他們一個模板,讓陶家按模板裝訂。
他們以前的經營模式需要更改,按客戶需求定制,這樣方才走得更長遠。
另一邊把大佛們送走的陶家人則陷入狂喜中,他們怎么都沒料到會遇到這般大的機遇。
官家的生意,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聽說俞州那邊也打下來了,那得有多少個衙門啊,這么多郡的衙門都采用他們家的紙,簡直是祖墳冒青煙才會遇到的機遇
陶大郎的媳婦秋氏喜笑顏開,說道“明兒得去陶家的祖墳拜一拜,說不定真是老祖宗顯靈了,保佑咱們家世代流傳了呢。”
陶大郎道“對對對,肯定是祖宗顯靈了”
一家老小皆歡喜不已,以后光靠他們家是沒法供應這么多衙門的,得把當地的其他小作坊聯合起來一同供應,這樣大家都能盤活生計。
那種枯木逢春的憧憬令他們激動不已,望著自家稚嫩的小閨女,陶大郎仿佛在她的身上看到了重生的希望,忍不住抱起她在臉上嘬了一口。
不過他也沒有忘記如廁的紙,草紙。
那個的原材料肯定不是竹子了,是用稻草來做。
傳說中的財神爺真真是會撒錢,走到臨都,老百姓能分地,商賈能得利。
現在財神爺走到雁門郡,索性把當地的土地下放了。
之前程大彪也跟著搞過土地下放,由他帶兵去打豪紳。
當地沒幾個縣,地盤小,幾天就把土地搞回來了。
鑒于當地村民已經春耕,在不動原地的基礎上重新進行劃分。
梁螢親自坐陣指點周太守等人操作,進展得非常順利。
當地就不需要搞蠶農副業了,直接做麻繡,梁螢同周太守道“待春耕農忙過后,讓當地老百姓把道路修好,之后才把徭役取締。
“唯有把道路修繕好了,我才能給你們把麻繡送出去,以后衙門光靠商稅都能養活。”
周太守歡喜道“真能靠麻繡養活衙門”
梁螢點頭,“這么多郡,肯定有機會,我先前已經讓永慶孫家的鋪子把麻繡鋪出去了,如果好銷,她自會尋過來。”又道,“官鹽也可以把麻繡帶到永慶的鄉下,只要村民們喜歡,何愁賣不出去”
周太守“如此甚好。”
梁螢“不僅要讓老百姓富裕,衙門也得跟著富裕,大家一塊兒富。”
她的最終目標很簡單,一帶一路實現共同暴富。
待這邊的土地下放接近尾聲,梁螢才回河城去了。
她前腳進河城,后腳張議就從平中那邊回來,也已經完成了土地下放。
梁螢問起韓二娘辦的差事,張議撇嘴,言語里雖然不屑,但也沒有詆毀,還是挺認可的,只說了三個字,可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