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氏主動提出愿意組團把女學推出去。
梁螢很是高興,胡志國也重視教學,發放通告大量招女先生,組建一個團隊把各縣的學堂搞起來。
初期學堂里寫字都是用沙盤節約成本,待那些娃娃大些了,才會用紙練習。
梁螢同她商討推廣女學的細節,甄氏很認真地記錄。
現在她代表的是衙門,背后有太守府撐腰,若是遇到了問題,直接讓衙門解決即可。
永慶是女學的試點,如果能順利推廣,其他郡也會陸續開辦起來。
在這邊耽擱了半個月,梁螢才帶趙老太等人去河城。
離開那天奉三郎等人相送,吳元也過來的,他覺得永慶清凈,跟奉三郎也熟絡,暫且沒打算到俞州,等那邊把廣陵等地收了再說。
一行人乘坐馬車離去,奉三郎目送她們遠行,吳元忽然問道“年前能把廣陵等地收回來嗎”
奉三郎“咱們這幫人只知道打仗,可是打下來之后還得治內安穩,方才能守得住城池,要不然就是白干。”
吳元憋了憋,“那明年總行。”
奉三郎“明年肯定是沒問題的,我聽阿螢說目前永慶、臨都、雁門、扶陽、平中等地已經完成土地下放,局勢相對穩定,只剩下河城跟四宜還沒完善。
“咱們光奪城沒用,奪下來了還得把老百姓給穩住,只有穩住了他們,借糧才方便,要不然軍糧就是一個大問題。”
吳元失笑,“合著打一回仗就得借一回糧”
奉三郎厚顏無恥道“去年借的永慶,今年就輪到臨都雁門那些了。”
吳元“”
土匪就是土匪,真他娘的不要臉。
可是絕的是,老百姓手里居然有糧,還愿意借出去。
這就是技術了。
從永慶回河城已經是好些日后了,趙老太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再加之天氣炎熱,不敢行得太快。
梁螢在馬車上跟她嘮家常。
目前永慶臨都和雁門這些郡的發展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光是富民還不夠,還得提高人們的法治意識,所以衙門需要大力宣傳法治。
換句話來說,就是要讓老百姓懂法。
不過這個時代占九成人都是文盲,普法的道路委實不容易。
梁螢思來想去,從跟趙老太等人的八卦中萌生出一個普法的妙招。
她打算回河城后,編纂一些人們愛聽的市井狗血八卦,把法治意識融入進去,再尋口才上佳的人以講評書的方式進行宣傳普法,以此來提高人們的整體素質。
一行人抵達河城那天,趙雉在城門口接迎。
趙老太雖然身體疲乏,精神卻好。
趙雉攙扶她下地活動活動,她拿著蒲扇,好奇打量這座雄偉的城池,嘴里接連發出贊嘆,說道“這城不比江原差。”
趙雉抿嘴笑,“隔壁的廣陵也不差。”
趙老太拿菩蒲扇戳他,“待陳安把俞州牧的官憑拿下來,那咱們可就威風了。”
趙雉應道“他年前去的,如果順利的話,現在也該返回了。”
一旁跟龔大娘說話的梁螢插了一嘴,“我去永慶的這些日陳安可有捎信回來”
趙雉“不曾。”頓了頓,還是有些擔心,“倘若朝廷不允,又當如何”
梁螢答道“定會派兵來,直接把它打回去。”
趙雉“”
她真的很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