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不疑一邊擦汗一邊打量興致勃勃的小侄子,心說難怪
太子的兒子比別人家孩子懂事。他父親教他習劍前也給他來個下馬威,他恐怕也不敢叫苦叫累。
衛青沒有父親教,又不像太子前世有師傅耐心指點,師兄師姐照顧,哪能想到這么多花招。
霍去病雖有大將軍舅舅和皇帝姨丈指點。可二人教他一板一眼。以至于霍去病也想不到先讓兒子佩服他,然后再讓兒子自己選。
公孫敬聲和昭平君倒是還有機會,但他二人缺少耐心。二人用他們得隨天子前往甘泉宮為由把養兒育女之大事扔給夫人。
殊不知劉徹沒打算帶兩人。他倆就跟跟屁蟲似的,只要劉徹不見朝臣,劉徹去哪兒他們去哪兒名曰保護陛下。
兩個外甥,皇家至親,不能打,罵也無用,昭平君打小不知道什么叫羞恥。公孫敬聲不怕罵。陛下罵他,聽著便是。畢竟陛下是君也是長輩。
用膳的時候他倆終于滾了,劉徹問身邊黃門“他倆是不是希望朕給他們升一升”
倆人是太子至親,等太子登基為帝,最低也是九卿。比家世,有衛伉衛不疑在前,比學識有霍光張安世,比本分還有金日磾。二人是聰明人,應該知道陛下想提拔年輕人也輪不到他們。黃門心里這樣想,但不敢說真話,他不知道陛下只是隨口一問,還是征求他的意見。
“甘泉宮護衛畢竟不如京師。”黃門只能這樣說。
劉徹張口結舌“你你們是死的”
“陛下,兩位公子忠心耿耿總比他們成天見不著人趁機到處游玩好啊。”
劉徹點頭“倒也是。”頓了頓,“看在他二人忠心耿耿的份上,朕就當他們不存在。”
出甘泉宮東巡的路上劉徹到行宮歇息,當地官吏想引薦美人,一看天子身邊倆門神,一個太子姨表兄,一位太子姑表兄,怕了怕了,惹不起。
然而就算有美人相伴劉徹此行也沒能盡興,蓋因走到一半太子令人送來急奏,匈奴王庭左大都尉差人遞來密奏降漢。
雖然匈奴不足為懼,可匈奴單于王活著,劉徹總覺著膈應,像大業未成有遺憾。封泰山也無法理直氣壯向上蒼稟報他的功績。
劉徹收到密奏第二日回甘泉。劉徹從甘泉宮返京,左大都尉也收到帶有玉璽的回函。
七月下旬,天氣轉涼,左大都尉再次來信。劉徹看到內容很是滿意,隨手遞給太子,太子氣笑了。
劉徹不明所以“太子笑什么”
話音落下,大將軍和大司馬聯袂而來。
太子扔給他舅。劉徹不滿“據兒,這是”
“父皇,先讓大將軍看看。”太子打斷老父親。
衛青看一遍,沒有什么問題啊。太子揉著額角提醒“地點。”
霍去病勾頭看一下,掐指一算“離邊關兩千里”
太子點頭。
霍去病看看他舅舅又看看天子,見兩人還沒意識到,“這哪是降于漢,分明叫我們派兵救他舅舅,陛下,想想我上次到何處受降。”
霍去病說的上次是指渾邪王那次。雖在黃河北岸,可那邊如果有長城,站在長城是就可以看到渾邪王王帳。
劉徹也覺著距離不對“如果需要我們救援,這信也到不了長安。再說了,離匈奴單于王甚遠,他勢單力薄也不敢詐降。”
霍去病“匈奴全民皆兵,帳篷放車上,攆著牲畜就走了,為何不能再過來幾百里如果怕單于王安插在部落里的人懷疑,可以謊稱南下放牧。水草肥美時節,他忍不住也情有可原。”
多年以前劉徹令巡查的邊關將士順便找鹽井找石涅找鐵器,他們當真找了幾座,而且易開采。近幾年北方用的鹽和燒火的石涅皆來自草原。聞言,劉徹解釋匈奴不敢南下,擔心撞上護送鹽和石涅的將士們。這個理由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