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坐吧,”蕭君澤將桌上糕點往前一推,“先吃些東西,墊墊肚子。”
桓軒小聲地應了一聲,看了眼已經洗干凈的手,小心地拈了一塊,只是余光一瞟,便落到桌上的一疊書稿上。
一時間,他的目光有些移不開了。
桓家逃亡入山時,帶走了百余年的藏書,他小的時候,還為識字而吵鬧,可是如今,數年不曾摸過書本,他才知道那可以暢讀書籍的機會,是普通庶族根本無法想像的
事情。
“這是刺史大人寫的書,”
阿蕭看了一眼那書上稿紙,“還未寫完,留在這里,忘記了。”
桓軒眼睛流連了數息,終是告誡自己,這東西不能亂看,會給阿蕭帶來麻煩的。
蕭君澤看他那戀戀不舍的樣子,倒是笑道“想看就拿去看吧,也不是什么貴重的東西。”
“這、這樣好嗎”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桓軒的手速卻是絲毫不慢,將那疊書稿放到手邊,貪婪地閱讀起來。
蕭君澤根本不知道,這個時代的人,對知識是何等渴望,他們不會翻過任何一個寫了字的東西,能看上幾十本書,就已經算是飽學之士了,普通人,甚至連摸到書本的機會都沒有。
更何況,這還是一州刺史寫的東西呢。
只是,越讀,少年的目光卻多了許多困惑。
“怎么樣,看得懂么”蕭君澤問,這是用白話文寫的,要是就是個通俗易懂。
“有些,不是太明白。”桓軒年紀還小,老實回答。
“來,告訴我,哪里不懂。”蕭君澤寫的初稿,有的時候很自然用了后世的名詞,想要別人讀懂,就要加注釋,所以桓軒這種不懂文章,剛剛識字的,正好。
“很多”
蕭君澤笑了起來“沒事,我慢慢給你講。”
先前他在和青蚨討論之后,就明白了自己這次寫書的定位,他就開始抄了。
那是糅合了邏輯論、哲學沉思集、自然哲學的研究方法等粗略的雜薈。
不要小瞧思想上的變革,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分不清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經常將他們混為一談,試圖用人的行為來感動自然規律。
所以,他準備出三本書。
第一本,就是提出人思考的本質,將其分為唯物與唯心。
第二本,就是將社會科學的技術的進步,對人的發展展開討論,討論如何改變亂世,變亂為治。
第三本,就是指出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指出他們的區別與聯系,從而讓人來討論出社會變革的方向。
這些書,當然會隔上幾年發行,讓這知識傳播速度低下的時代孕育一部分時間,再開始下一本書的傳播。
至于這些書里會不會有錯誤,會不會走彎路
那有什么關系
只要能培養出足夠多有自我意識,愿意為亂世開拓前路的學子,那他們自己就會去尋找答案,修改前人謬誤。
雖然他這次叫這少年過來,是準備出門玩玩,不過沒關系,玩隨時可以。
找個人來改進理論,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桓軒雖然還算聰明,但完全理解不了自己看的原稿是對世界有什么影響的文章,他只是認真地問出每一句話,聽著阿蕭給自己解釋,渾然忘我。
直到夜里,阿蕭聽到鐘聲,回過神來“差不多了,你先回去,下次再來吧。”
他明天的事還很多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