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君澤在南朝的宮廷里聽著歌吹著笛,處理著各地的事務。
有蕭衍在,他需要解決的事情非常少南朝其實是處于一種各大家族在本土自治的局面,世家向朝廷出人手,朝廷保護世家大族,所以,各地上書來需要蕭君澤解決的事情,更多的是讓皇帝做為仲裁官,解決世家大族間矛盾。
比如蕭衍最新送上來的案子,就是驃騎司馬、魚復縣伯陳伯之在治下肆意妄為,截留稅賦,搶掠行商,蕭衍責斥后,依然如故,所以蕭衍要求治他罪,剝奪他的爵位和官職,殺雞儆猴。
蕭君澤同意了蕭衍的辦法。
所以啊,蕭衍在為相時,就能很好地處理貪腐,但當他當上皇帝時,整個國家后期幾乎就是在他的心軟放縱下進了坑里他當皇帝時,他弟弟的數百間大屋子不讓人進,被舉報是藏兵器要造反,于是他親自去突擊檢查,發現上百間屋子里都是裝滿了他掠奪來的錢財。蕭衍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說弟弟你的日子過得不錯啊,然后兩兄弟關系更好。
蕭君澤這次來南朝,就是想打破南朝的莊園經濟與家族自治,把工業沙子,滲透到這里。
奪得王位,都是附帶的。
所以,要怎么做呢
蕭君澤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細雨秋風,細細盤算。
南朝的經濟素來死氣沉沉,平民都被世家大族束縛在莊園里,普通的黎民反而不多,經濟發達一點的地方,只有建康城附近,世家大族寧愿把布帛放在府庫里任老鼠咬爛,也不會把這些財物拿出來消費。
所以,南朝的消費源頭,就在于世家大族的子弟。
用來做敲門磚的話,那最好用的東西,莫過于奢侈品。
玻璃、鐘表這些都是表象,他們更需要的是攀比,是與眾不同,是顯示財富與權力。
所以,他需要的,是時尚的話語權,這樣,他說什么東西好,才會有人爭相模仿,一些輕工業產品,才能從這些人手中,打開銷路。
確定了這一點后,蕭君澤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于是他又拿起另外一封奏書,這一封也是蕭衍送上來了的,他上書說這些年禮樂荒廢,國朝上下,仁義禮志信皆無,所以,他要求設立重設五經館、教授五經,廣邀寒門士子前來求學。
蕭君澤同意了這個提議,但也加了新的提議,那就是重開太學,讓世家大族的子弟,前來建康求學,以后就算是各州察舉而來的孝廉,也要在太學學習一番,才能成為朝廷官吏。
蕭衍也支持這個決定。
于是這個小小的改制,便很快推行下去,世家大族們也沒有什么感覺,讓家子出眾的子嗣去京城見見世面,結交人脈,也是好事。
什么,北朝還在南下
多大點事,這一百年來,南下多少次了,哪次成功過,總會過去的,總不能那邊打仗,他們就不能好好過日子了。
在蕭君澤絞盡腦汁挖南朝的地基時,元
宏這邊一開始的推進還算順利。
dash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