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高位的女官有馬車可以坐,如崔姣等低階女官都隨在車后
儀隊浩浩蕩蕩出了宮門,沿著長街朝樂游原方向去,街邊有千牛衛開道,最后再與皇帝的儀仗匯合。
崔姣行在隊伍里,后方都是臣眷馬車,她要走的很快才能跟上太子的馬車,直走了快半個時辰,已累的發倦,前方皇帝的龍輦停下了,中官一層一層的報話,離樂游原還有一截路,皇帝突然興起,要走過去,他要走路,底下人更得走,都得下馬車。
苻琰從軺車下來,崔姣忙上前扶他,那兩只白軟的手也沒什么力,苻琰還是伸手過去握住了她,她小心謹慎的把他扶下車,好半晌沒見他松手,正欲問,他突的手松開,沒事人般朝前走了。
崔姣也不知他怎么了,也不想管他怎么了,便和另一個女官跟上前。
皇帝出行,雖有金吾衛駐守,沿途也有人駐足,崔姣看見了崔大郎,才幾個月沒見,崔大郎又胖了一圈,看來在長安,他過的更舒坦了。
“崔掌書在看什么”她身旁女官小聲問她。
崔姣隨意道,“只是奇怪,重陽節還有人娶親。”
女官沿著她的目光去看人,只見一個胖胖的郎君身著大紅袍,他后面停了車轎,應是迎親的,女官笑道,“重陽節娶親也是有的,圖的是天長地久、白頭到老的吉利。”
崔姣想到重陽節又是老人節,這說法也有幾分道理,遂道,“選在這日成親,也是有心了,這對夫婦一定很恩愛。”
崔姣嘴上如此說,心里卻不這么想,崔大浪慣來沒定性,眠花宿柳的常客,就是成了婚,也不可能收心,也不知道哪家倒霉的娘子嫁給他了。
女官還想說話,可見苻琰轉過頭看她們,立時噤聲了。
崔姣頭低的快埋衣服里,到他轉回去,才和女官松了口氣,兩人吐吐舌頭,再不敢吱聲了。
至樂游原,皇帝本想左手牽著皇后,右手牽著王貴妃,可皇后一心在大公主身上,路坡陡,怕大公主摔著,一路攙著人盯緊腳下,哪還會注意他。
皇帝不覺有氣,好在王貴妃適時的與他交握雙手,他心里才好受一些,還是王貴妃好,近來還寫了個使君歌的琵琶曲,那曲子真是動聽美妙,字字句句都點在他心上,誠然五公主犯錯了,但王貴妃沒錯,他冷落了一些日子后,就又召王貴妃伴駕了。
貴人們往山坡上走,個個累的氣喘吁吁,苻琰倒是氣定神閑,腳步穩建,他身旁還不時有人稟報朝政,大忙人到何處都忙。
好不容易上去了,皇帝詩興大發,王貴妃獻上菊花酒,和皇帝一人一句做了首傷春悲秋的詩,皇帝感觸頗深,竟就拉著王貴妃在眾臣前哭了,又得眾臣一陣勸慰才罷。
看的崔姣無言以對,跑這么高就為哭,把他們都累的半死。
皇帝哭過那一陣后,命隨行來的眾臣都做首詩出來,大臣們紛紛顯露才情,妙句頻出,皇帝聽高興了,賞賜一番后,他也累了,于是眾人又往坡下趕。
重陽宴設在南面的曲江畔芙蓉園。
這又得行很長一段路,至曲江,早有老臣經不住折騰犯了老病。
皇帝的風痹也犯了,沒法開宴,只得推遲到后一日再宴請眾臣,在此歇一日。
這日晚,崔姣被叫去伺候,給苻琰褪衣時,苻琰冷不丁問她,“看到他人成婚,你很羨慕”
崔姣柔聲說,“妾不羨慕,妾伴在殿下身邊,只有旁人會羨慕妾。”
苻琰沉思片刻,讓她出去,隨即又喚家令進屋,家令看他神色凝重,本以為出什么大事,誰知他說,“待回東宮,依民間新婚禮儀,賀孤納姬之喜。”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