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廠的編外銷售員們,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捷報頻傳。
盡管訂單金額都不大,最多的兩千,最少的只有幾十塊,可是倉庫那邊每天都熱熱鬧鬧地出貨,廠里的一潭死水終于被攪活了。
最先拿到洗潔精訂單的崔紅英是從農村嫁到城里來的,當年接了婆婆的班才有了在日化廠的工作。
因著有一幫子農村親戚,崔紅英這些年在婆家沒少遭白眼。
這次響應廠長號召當銷售員,只是想賺幾塊錢的提成。
她婆家有五口人在日化廠工作,單位發不出工資時,就是全家喝粥的節奏。
可是,她的農村表弟幫忙將洗潔精推銷進了飯館餐廳,再加上狄廠長對她的大力宣傳表揚,終于讓她在家里徹底揚眉吐氣了一回。
崔紅英覺得農村市場大有可為。她發展自己的農村親戚們當推銷員,將廠里的肥皂、牙膏、洗潔精等滯銷產品放在附近幾個村鎮的小賣部和代銷點寄賣。
自己還跟男人出了一批貨,周末騎著三輪車去農村大集上擺攤。
滿三元送一塊臭肥皂,一上午就賣了三百多塊錢,刨除拿貨成本,他們兩口子凈賺了四十多塊。
這種小生意不起眼,沒想到一天就能進帳這么多。
而且她自己賣貨的資金回籠快,能保證提前十天回籠,所以按照市內15天回款,每提前一天就能多拿千分之二獎勵的規則,她每次都能多拿2左右的提成。
娘家和婆家人看到了其中利益,全家出動幫她賣貨,連瞧不起鄉下親戚的婆婆都破天荒地幫忙去大集上擺攤了。
務必要讓她當上正式的供銷科業務員。
狄思科早就想將廠里那些滯銷貨弄去農村販賣,搶占農村市場。
只不過他剛來廠里根基尚淺,供銷科的那幫人不怎么聽招呼。
這回崔紅英的做法與他的設想不謀而合,他便詢問對方,是否愿意開一個經驗分享會,將自己的銷售經驗分享給其他工人。
崔紅英初中畢業,在廠里和家里埋頭干活十來年,這段時間可謂是她的高光時刻,她面對年輕的狄廠長時有些局促。
“廠長,我沒什么文化,可能說不好。”
“參加分享會的都是跟你一樣的工人同志,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你只要如實介紹自己的賣貨經驗,沒人會笑話你,大家反而還要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崔紅英覺得這可能是她這輩子唯一一次能給大家上課的機會,遲疑片刻后,一咬牙說“那我去試試吧。”
北京周邊有很多區縣,有農村親戚的也不只崔紅英一家,有了崔紅英的經驗分享,一些工人就開始往農村送貨。
大家的訂單金額都不大,但架不住走貨走得勤。
廠里漸漸就有人開始編排供銷科的業務員了。
以前大家只以為是產品落伍才賣不出去,雖然覺得供銷科的油水太足了,但供銷科幾十年如一日地油水足,工
人們早就習慣了。
可是,
最近倉庫那邊紅紅火火接連出貨,
這就不全是產品的問題了吧
聲討供銷科的聲音前所未有的多了起來。
然而,供銷科里從科長到業務員都是老油子,這種酸話他們聽得多了,甭管工人們私下里說什么,他們只當聽不見,繼續該干嘛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