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實行一夫一妻制,王爺爺只有廖珍一個妻子。
但港島這邊沿用的還是大清律例規定的一夫多妻制,九龍塘王家入鄉隨俗,幾乎所有男人都有姨太太。
剛剛進來認人的時候,王胖胖已經見過大爺爺的偏房們了,打眼瞧過去約莫有五六人。
他對港島這種既先進又封建的社會制度,實在是無言以對。
大爺爺宣布開飯后,狀似關心地問王政安“你結婚也有一陣子了吧現在只有胖胖一個孩子嗎”
王政安心中膩味,但還是盡量心平氣和地回了大伯的話“胖胖還小,我們先著重培養胖胖。”
聞言,桌上的長輩們立即露出不贊同的神色。
大爺爺好似心口難受,深吸了一口氣,搖頭說“不知我還能有多少日子,現在最放不下的就是你們這些小輩。當初你大堂哥去世,我白發人送黑發人,心里著急,對你也有些苛待。但我盼著咱們王家越來越好的心卻是真的。”
“你父親只有你一個兒子,你們這一房傳宗接待的重擔就落在了你的肩上,趁著現在年輕也有精力,你得多為王家開枝散葉啊”
王胖胖豎著耳朵聽大人講話,心里忍不住吐槽,當初王錚安跟堂嫂結婚的時候,你咋不催著他開枝散葉啊
這會兒又充好人了。
王胖胖吃瓜也不耽誤吃喝,一邊內心吐槽,一邊伸出手臂,想要擓一勺青斑,他覺得那條魚看起來挺好吃。奈何胳膊太短,夠不到盤子。
王爺爺一直關注著孫子的動靜,見狀就幫他往小碗里夾了一筷子魚肉。
王胖胖謝謝爺爺,埋頭專心吃魚肉,耳中又聽見大爺爺說“只有一個孩子還是太單薄了,當初你父親就應該多生幾個的。”
他這話說的半是客套半是認真。
大家族的生意多,盤子大,必然要培養優秀的后代繼承。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興趣是不一樣的,有的適合經商,有的適合教書育人,有的適合從事文藝工作。
生一個百分百合適的繼承人并不容易,萬一獨生子是個喜歡花前月下吟詩作賦的,那就是真的富不過三代了。
所以,為了讓財富傳承下去,大爺爺認為最有用的辦法就是多生,從眾多孩子中選擇合適的繼承人。
在為王家開枝散葉這方面,大爺爺自認比二弟稱職許多。
對比兒孫數量,他這邊簡直完勝。
老二家里實
在是太單薄了。
王政安聽了他的話,只是隨意點頭說“時機合適的時候,我跟美云會考慮要孩子的。”
他也想再跟美云生幾個孩子,無論是內地還是港島,主流思想就是多子多福。
但美云剛出月子沒多久就南下尋他,途中還落海受過涼,大夫建議她好好將養身體。
最近幾年最好別要孩子。
他們夫妻間的事,他當然不會告訴外人。
要是讓他大伯知道了美云的情況,以大伯的尿性,說不準還會攛掇他娶二房。
王政安自認跟大伯沒感情,相信大伯對他也差不多,不知今天怎么突然就關心起他的子嗣問題了。
王爺爺和王胖胖也覺得他關心得莫名其妙。
以兩家人目前的關系來看,他這個關心實在是假惺惺。
王胖胖小嘴不停,一直在吃東西,就等著大爺爺圖窮匕見呢。
直到他肚皮溜圓了,才終于聽另一邊的三爺爺在幫著大爺爺敲邊鼓時,提到了一個詞“族譜”。
九龍塘王家這一支想接管王爺爺手中的族譜
王爺爺在他們這一輩里排行老二,卻是正室所出。
當初他跟五弟被留在北京守著祖業,分家的時候,王家那套五進四合院祖宅分給了他,與之一同交給他的,還有北京的全部生意,以及王家族譜。
在戰爭年月,能保命就不錯了,兄弟幾個雖不是一母所生,卻非常齊心。
大哥帶著老三老四離開北京時,五兄弟抱頭痛哭,只以為此生再不能相見了。
老二是嫡出,又留在北京守著祖業,讓他保管族譜自然沒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