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松了口氣,趕緊說正事
“鄭國渠一事是卑職鬼迷心竅,斯心中深感慚愧,還請公子責罰。”
扶蘇毫不意外他的反應。
李斯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該怎么選。自己又不會對父親不利,站隊到他這里其實沒什么壞處。
不過既然李斯已經投誠了,扶蘇當然要好心提點他兩句。
帝王和臣子看事情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很淺顯的道理,李斯恐怕一葉障目,走入了誤區。
就比如
“廷尉無需如此惶恐,鄭國渠一事無甚要緊。即便你當時告知了父王一切,也不會對此渠的修建有什么影響。”
李斯聽得一愣,心中大感詫異。
王上都知道溝渠修多了,為什么會沒有影響不是應該及時叫停多修的部分,好節省人力物力嗎
李斯的眉頭不由得緊緊蹙起,總覺得自己似乎忽略了一些東西。
扶蘇也不急著解惑。
哪怕君臣看待一件事的視角不同,他也相信以李斯的聰明才智,給他足夠的時間定能想通其中關竅。
李斯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事關己身時容易犯傻。鄭國渠那次是這樣的,昨日被他一嚇唬,又犯了同樣的錯誤。
別說現在了,歷史上的李斯不也是在帝王繼承人上走錯一步,推了胡亥上位嗎
因為誰當皇帝對李斯自己來說太重要了,關系到他的前程、他的理想,讓他很難做出完美的決策。
李斯苦思冥想了片刻,果然有了結果。拋開利益牽扯之后,以前被他忽略的地方也都浮出了水面。
是了,鄭國渠這個毛病看似嚴重,其實對秦國來說也不見得就是弊端。
因為關中水力只是難以長期維持這么龐大的灌溉,而不是完全不可以。
此前正是急需囤積資本的時候,大秦需要更多的良田、需要關中成為大秦的第二個糧倉。如此才能在后續滅六國的時候,有更多的糧草支援。
鄭國渠雖然多修了,但它也讓關中擁有了更充足的良田,短期內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
只要這個渠可以支撐到一統天下,這筆投資就不虧。比起更大規模的糧倉對戰爭的作用,區區修渠的人力消耗,根本不值一提。
大不了天下一統之后再將多余的溝渠棄而不用,關中的河道也能再重新蘊養回來,不至于徹底枯竭。
事實上鄭國渠在后世沿用了很多年,關中河道也沒有因此就出現明顯的斷流情況。
而一統天下,只要短短十年就足夠了。
想通這些,李斯只覺得自己真是蠢到家了。
既然王上即便知道了真相也不會縮減鄭國渠規模,那他說與不說其實根本不重要。隱瞞也就隱瞞了,王上還不至于為了這點小事處罰他。
可惜他想明白得太晚了,長公子的賊船已經登上,再想下船根本不可能。
公子就是故意的,仗著他鉆進牛角尖出不來,趁虛而入將他收服。之后的點明真相,也不知道是他生出了惡趣味想看臣子的笑話,還是當真不忍心見下屬成日生活在提心吊膽中。
李斯覺得他屬實是玩不過公子,他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