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這是想明白了”
扶蘇含笑反問。
聽著公子的明知故問,李斯有氣無力地拱了拱手
“多謝公子提點,斯還有公務,就先告辭了。”
扶蘇善良地放過了大受打擊的李廷尉,沒有再說什么扎心的話。
李斯心里罵罵咧咧地走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恐怕從那日朝會上的彈劾開始就是公子做的局。
公子盯上了他這個好用的下屬,于是先弄到他的把柄。再在所有人面前做戲,讓眾人誤以為他們關系不睦。之后公子再來威逼利誘,將他收入麾下。
如此一來,誰也不會懷疑他李斯是站在長公子這一邊的,畢竟他們關系差這件事早已深入人心。
奸詐,太奸詐了
不愧是秦王血脈,和他高祖父昭襄王一樣狡猾
回到官署的李廷尉化悲憤為力量,處理公務的速度大大提升。同僚們詫異地看向他,不知對方受到了什么打擊。
說起來昨日有小道消息傳聞李廷尉進宮時遭到了長公子的刁難。今日廷尉又進宮了一回,不會是又被公子指著鼻子罵了一遍不配當廷尉吧
同僚們嘶,李斯真是太倒霉了
希望長公子早日醒悟不再為難他吧。
扶蘇尚且不知咸陽出現了這種污蔑他欺負李斯的謠言,不過他很快就會知道了。
由于扶蘇外出散步時都令侍者站得很遠,侍者完全聽不見二人的交談。他們只能通過兩人的神態動作,以此來判斷二人到底說了什么。
結果李斯兩次都表現得非常卑微,這一次更是先皺眉沉思、后面帶憤慨。看在不明真相的人眼里,這可不就是長公子針對李廷尉的鐵證
章臺宮發生的事情很難瞞住宮殿主人的耳目,是以秦王政也第一時間聽聞了這件事。
昨日侍者來回稟的時候,秦王政還沒放在心上。他覺得李斯一向謹小慎微慣了,姿態謙卑也不一定就是受了欺負。
可是今日再聽到變本加厲的反饋,秦王政終于意識到這么放任下去不行。
李斯是他日后要重用的人才,扶蘇則是他屬意的繼承人。兩人不說通力合作,也不能站到對立面去。
秦王政上回故意沒和兒子分析韓非之死的內幕,因為他不太想向兒子承認這件事里有他的授意。兒子太過愛惜人才,到時候被指責的人恐怕要從李斯變成他。
好不容易和兒子相處和睦起來,他一點不想關系又回到從前。
可惜有些事情不是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為了大秦的未來,秦王政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
于是等扶蘇回來之后,就補上了一節課。課上完后,父親還語重心長地勸他和李斯和好,不要再針對人家了。
扶蘇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