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逃課事件以大兄鐵面無情地給所有人定下了更繁重的課業作為結束。
而胡亥這個因為嘲笑哥哥于是作為典型被拎出來殺的雞,也很不幸地獲得了同樣的待遇。
胡亥完全不服這個處罰,他又沒犯錯,嘲笑哥哥又怎么了誰讓哥哥先做錯事的
對此,扶蘇的回應是
“所以為了獎勵你勇于指出哥哥們的錯誤,我決定提前培養你,讓你多學一點有用的東西。”
胡亥
公子們
好賴話都讓你說了是吧
五歲的小胖丁不識人間疾苦,也不知道齷齪的大人那么能找借口。他呆愣愣地琢磨了半晌還是沒搞懂怎么加課就是獎勵了,最后“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胡亥調頭往外跑
“我要去找母親”
公子們本來是很難受的,但是看到胡亥比他們更難受,突然就開心了一點。
不過當著長兄的面沒敢笑出聲來,畢竟之前胡亥就是因為“沒有做到兄友弟恭”被拎出來的。兄友弟恭這個詞里可不只有一個“弟恭”,還要求兄長要友愛。
大家憋得很辛苦,怕被發現只能死死埋著腦袋。
扶蘇瞥了他們一眼,什么都沒說,擺擺手讓他們去上課了。
待人都散去,扒在窗戶上的小蘿卜頭們都縮回腦袋了。扶蘇才叫來平日里給這群小公子上課的先生,問起胡亥的課業成績。
在扶蘇的印象里,胡亥這小子是有點小聰明在身上的,不然也不能討到父親的歡心。
不過他也只有小聰明了。
前世趙高為了利益試圖推胡亥上位,但因為太子地位穩固不能過于明目張膽。于是買通侍者假稱陛下臨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十八子,借此為胡亥造勢。
等到扶蘇登基后,六國之人以為復國的機會來了,開始在各地反叛。趙高又煽動輿論想扣鍋到扶蘇頭上,說是陛下當不好皇帝才致使民間各地烽煙四起。
趙高其實是個聰明人,但是聰明人很容易陷入一個過于多疑和自信的誤區。
他認為太子扶蘇雖然是始皇選定的繼承人,但帝王不可能完全信任兒子,兒子也不可能有那個本事在始皇眼皮子底下拉攏大量的臣子。
所以新皇扶蘇在他眼里是個剛剛登基、有少量心腹、主要靠好名聲和始皇青睞才能上位的太子。哪怕這位新皇在治理國家上因為得到始皇的手把手教導而頗有建樹,可那些陰謀詭計他就不一定擅長了。
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他趙高偏偏就擅長搞陰私手段,可以精準打擊。
扶蘇不是名聲好嗎那就先毀了他的名聲,把他塑造成一個不適合當皇帝的端方君子。
趙高認定了老臣們維護太子登基是忠于始皇而不是忠于太子,那么只要他偷換概念讓胡亥成為始皇最看重的兒子,胡亥就有機會翻盤。
結果很明朗,趙高他輸得一敗涂地。
朝中新皇的心腹不多,全是先帝的擁躉開什么玩笑呢
李斯看到了嗎那是墓志銘上都要寫上“我才是扶蘇陛下唯一心腹”的人。
天天待在始皇眼皮子底下的丞相李斯都倒戈了,那些始皇偶爾才看一眼的臣子,里面又有多少是太子黨可想而知。
不過有一點趙高想得沒錯,老臣確實都是忠于始皇的。
只不過太子把自己塑造成了和始皇的利益共同體,所有老臣都默認了支持太子就是支持始皇,因此他們既是始皇心腹又是太子心腹。
沒人規定父子倆不可能毫無芥蒂地共用一套朝臣班子,別人做不到那是別人的問題。
所以趙高搞事情的時候,扶蘇第一時間就知道了。他沒有輕舉妄動,而是讓朝臣配合趙高演戲,誤導趙高自己的手段有了成效。
等到要釣的魚連帶著它的所有黨羽都暴露出來,再一擊斃命,全數斬殺。
在這段過往里,胡亥扮演了一個什么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