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滅韓的關鍵時期,因為之前朝堂上拿她作筏子,她就干脆連自己病重到時日無多的事情都沒叫醫官匯報給秦王,更不可能為一點小事和孫子作對了。
秦王自己都不在乎自己兒子上不上學,她何必插手呢
胡姬無功而返,思前想后,發現為今之計似乎只有去求長公子。長公子宅心仁厚,不可能見死不救。
只是胡姬心有不甘,不太愿意向扶蘇低頭。這件事的開端本就是她想給扶蘇上眼藥,現在反而要找扶蘇解救,她丟不起這個人。
兒子的未來很重要,她身為貴族的臉面也很重要。
胡姬心里生出了一些僥幸,想著要不再等兩天。先讓家里想法子把消息按下去,或許過兩天太后就肯見她了,到時候也不必去求扶蘇了。
她打算得很好,但很不幸的是,當晚華陽宮里就傳出了太后薨逝的噩耗。
胡姬的腦子當時就是“嗡”地一聲。
她白日才去求見了太后,晚上太后就歿了。雖然她可能只是趕巧,但保不齊有人覺得是她妨礙到了太后養病。
否則人家太后好端端這么長時間都沒事,還能繼續用藥物吊命,怎么你一過去,她人就不行了呢就算你們兩個命格不存在相沖的地方,那會不會是你白天跑去說了什么話氣到了老太后
先有胡亥不想學習被王上厭棄,后有胡姬疑似氣死太后。這一關要是過不去,他們母子倆就徹底完了。
章臺宮接到消息時,扶蘇正在偏殿里整理明日要看的奏折。秦王政因為處理政務的速度提升,今晚倒是難得早睡了一回。
誰知才剛換上寢衣,華陽宮就傳來這等噩耗。秦王政立刻重新更衣,急匆匆帶人朝外走去。
走出寢殿時正遇到扶蘇從偏殿出來,秦王政一愣,剎那間想明白了什么。
原來這些日子夜里偏殿燈火通明是扶蘇在熬夜替他整理奏折,他還以為兒子是早起處理這些的。
此時不是說這個的時候,秦王政只來得及吩咐蒙毅留下接替奏折分類的活,帶上兒子前往華陽宮。
扶蘇落后半步,叮囑了侍從兩句。
高祖母去世,橋松和舜華也該去祭拜一番。上輩子橋松出生時華陽太后早就去世多年了,根本沒見過這位高祖母。
別說兒女了,就連扶蘇自己那時也還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對這位曾祖母同樣沒有太多印象。
父子倆坐上輦車后,才有人來回稟白日里胡姬曾去求見過華陽太后的事情,不過太后并未見她。
秦王政眸光一凝
“誰給她的膽子去叨擾太后”
分明求一求扶蘇就能解決的問題,非要舍近求遠去找太后。看似把胡亥這個兒子放在心里,真遇到事情了還是她自己的臉面更重要。
扶蘇嘆了口氣。
他倒不覺得華陽之死和胡姬有什么關系。
老人家年紀確實大了受不得氣,可那畢竟是經歷過四朝秦王更迭的老者。對方的氣度涵養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普通小事也不會被她放在心中。
上一世華陽太后就是滅韓這年亡故的,只能說這是命中注定。老太后倒是想多撐兩年,免得朝中又有人拿她說事,可惜壽數不是凡人可以左右的。
抵達華陽宮后,父子二人在太后靈柩前跪接了遺旨。
華陽太后親自開口,將自己的死亡歸結于看到大秦即將完成上古未有之霸業,再無遺憾。于是特意先去拜望列祖,好將這個好消息盡快告知他們。
無論這番話外界是否相信,至少明面上任何人都不能再揪著她的死亡大做文章,這是她能為孫子最后做的事情了。
秦王政沉默地接過了帛書。
他想起了許多往事。
當年莊襄王子楚能力壓兄弟們被冊封為太子,是因他得了華陽夫人的支持。后來秦王政回國與弟弟成蟜相爭時能獲勝,不僅是因為子楚去世太早那時的成蟜尚且年幼,更有老太后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