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第一次完成大一統,沒有先例可以依照,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這樣難免走入岔路,或者停駐不前,抱著僥幸想著或許維持現狀并不會導致事態變差。
畢竟秦國這么多年都走過來了,也沒出事啊
馮去疾起身向長公子深深一禮
“此前是某誤解公子了”
王上是開疆拓土、奠定基業的霸君,長公子是安定民心、塑造盛世的仁君。
正所謂過剛易折,過柔則靡。一張一弛,松弛有度,這樣才能使王朝長治久安。
馮去疾現在已經徹底懂了。
公子不適合打天下,他或許也不懂開疆拓土,所以才會在滅韓的時候為韓非說話。因為公子所站的角度不同,考慮事情的側重點和大家不一樣。
這不是什么大問題,開疆拓土有王上在就行了。等到公子接手王位,恐怕也不需要他去擴大版圖,那他的仁政就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扶蘇微笑你要這么想我也沒辦法。
為了給原主擦屁股,他真是付出良多。
誰說秦皇扶蘇沒有軍事遠見始皇的兒子怎么可能只滿足于區區六國之地
國庫空虛的時候,大秦都能東出吞并天下。到他這里國庫充盈了,讓他老老實實守著一畝三分地,做夢呢。
始皇駕崩時,不少名將還很年輕。不把他們派出去繼續擴充領土,豈不是浪費了
現在的天下局勢和漢初不可同日而語。
漢初時因為秦末亂世打得名聲凋敝、軍事實力大退,這才導致從漢高祖到漢景帝都得憋屈地靠和親來安撫匈奴。
然而之前的戰國一直到始皇駕崩,秦趙兩國都是壓著匈奴打的。要是在這個基礎上扶蘇都沒辦法北吞匈奴,他哪還有臉自稱始皇最器重的兒子。
馮去疾并不知道扶蘇心里打著收伏匈奴的主意。
他只憂慮一件事
“長公子的心是好的,但到底和大秦國策相悖。”
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扶蘇這條路是承接如今國策的,沒遠見者只會單純地覺得長公子與王上理念不合,不適合作為大秦的繼承人。
扶蘇知道馮去疾的言下之意到底是什么,他悠然地倒了一杯蜜水推過去。
“只要父親不覺得我此舉不妥,那旁人的看法又有何干”
決定繼承人的是秦王政,又不是那些只會叨叨的大臣。
秦王能看不出來兒子到底合不合適當下一任王嗎這群人不會真覺得自己比王上更有眼光吧
馮去疾卻覺得公子過于自信了。
畢竟有的時候流言能夠毀掉一個人,萬一日后父子倆關系疏遠了,那再加上流言和朝臣的反對,情況就不好說了。
扶流言都是他玩剩下的蘇,但笑不語。
看著公子只笑笑不說話,馮去疾頓時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整了整神色,鄭重地表示自己以后定然全力協助公子,防止小人生亂。
誰不想在見證過萬古偉業之后,再見證一場盛世崛起呢
反正馮去疾很貪心,他兩個都想參與進去。
扶蘇目送著馮去疾打了雞血一樣斗志昂揚地走了,眨了眨眼,心想這人收服起來也太沒難度了。
不怪他后來被李斯反壓一頭,李斯那家伙可比馮去疾滑頭多了。
扶蘇慢悠悠喝完了面前這盞蜜水。
后世待客愛用清茶,然而在先秦時期茶是加調料拿來吃的。即便改為單純地沏茶,也會因為此時的茶樹未曾經過代代改良,口感同樣很糟糕。
扶蘇不愛喝那個,也不愛吃茶。
自從大秦一統后,都城咸陽能夠吃到全天下各地的好東西。當了二十年秦皇,扶蘇的胃口早就被養刁了,一點都受不了茶湯的怪味。
還是蜜水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