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還真不會
郭開一開始是靠趙王的無條件信任才掌握權柄的,現在早就把趙王架空了。黎庶的謾罵有什么用不痛不癢罷了,根本動搖不了郭開一星半點。
若是一點點的壞名聲就能逼得郭開退位讓賢,那趙國朝堂內的有識之士早就聯合起來迫使他下臺了,還用等到現在
之所以做不到,不就是因為郭開的親信黨羽太多。郭黨在趙國一手遮天,誰都壓制不了這個人。
“可是這樣不還是有罵名嗎只是罵名沒用而已”
李信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有點認死理,抓住一個問題就非要掰扯清楚了。
幸虧他爹和他爺爺都不在咸陽,而是在外鎮守南郡和隴西。不然高低得給他腦袋一巴掌,讓他謹言慎行,別咋咋呼呼的。
扶蘇對這位日后長到幾十歲還依然跟個愣頭青似的名將有一種莫名的包容和憐愛。畢竟這家伙滅楚時背了一大口黑鍋,且赤子之心本就極為難得。
因而他沒有計較李信的冒犯,反倒細細解釋起來
“我所說的罵名,是趙人質疑郭開叛國,而非郭開是個奸臣。”
李信迷茫地“啊”了一聲,怎么牽扯到叛國了
王翦看了半天的好戲,到這會兒才終于看夠了,慢悠悠地說道
“因為郭開收了我大秦的賄賂。”
李信“”
這么大的事情,為什么沒有任何人告訴他
好吧,事關重大,不告訴他一個年輕小將也合情合理。
如此一來,邏輯就通順了。
郭開確實背叛了趙國,他為了金銀財帛和秦國許給他滅趙后可以入秦為官的承諾,并不會介意把趙國坑死。
但在趙國被滅之前,他是絕對不能暴露自己叛變一事的。
那樣不僅協助大秦滅趙的功勞拿不到,他自己也會提前被趙人干掉,所有功名利祿都成一場空談。
所以郭開殺李牧,
是出于忌憚李牧的兵權以及替秦國分憂兩個方面。他得盡量把自己從后頭這一條里摘出去,
讓所有人都認定他只是單純的為權謀私。
公子扶蘇提出的流言方案,正可替郭開解決這一燃眉之急,堪稱送上門來的動手借口。
否則只按照王翦提議的“令郭開說服趙王處死李牧”來的話,難免會有人懷疑郭開是不是收了秦國好處。
畢竟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尤其是秦趙兩國,特別喜歡互相使用反間計。這一回是你買通我的相國除掉我的大將,下一回就是我買通你的相國除掉你的大將。
廉頗就是這么被郭開和呂不韋聯手搞掉的,白起大概率也是這么被范雎和趙孝成王聯手搞掉的。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范雎與白起不和,郭開與李牧不和,這讓人如何能不聯想呢
王翦捋著胡須笑道
“如此雙管齊下,李牧必死。”
外有流言,內有奸臣,里應外合。李牧除非一不做一不休直接斬殺郭開,否則他必死無疑。
不管流言也不進宮辯駁可以嗎當然可以,但這樣就會被曲解為心虛,越發引起趙王遷的不滿。
李牧想安心帶兵打仗,就不能讓趙王對自己生出忌憚。否則這一次打仗是平平安安了,戰事過去他就要面臨君王猜忌,日子只會越來越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