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扶蘇有整個滅六國的記憶,大秦到底用的什么計策,個中細節他全都一清一楚。
其一,扶蘇畢竟是主持過吞并匈奴之戰的帝王,哪怕沒有記憶這個作弊器,他也能給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扶蘇是個很擅長利用流言的人。
表面完美無瑕的人,他都能眼神毒辣地挖掘出對方的弱點,輔以攻心之術。更何況趙國這個狀況簡直就是個篩子,破綻一抓一大把。
扶蘇自然不能按照上輩子的應對方案來答,以他的驕傲也不屑于抄答案。而且那個方法是王翦提出來的,扶蘇總不好搶老將軍的功勞。
是以扶蘇謙虛地表示
“我不曾帶過兵,沙場征戰之事并不太懂,倒是朝堂爭端能說上一一。”
“如今趙國內部不穩,李牧手握重兵必受猜忌。不如在趙都邯鄲境內散布流言,稱李牧認為趙王昏庸不堪大任,已經悄悄投降了秦國。”
秦王政聽明白了兒子的意圖,但武將們并非全都會意。有些人只懂帶兵打仗,這些朝堂里的彎繞有聽沒有懂。
桓齮就耿直地質疑道
“公子這招真的有效嗎趙人皆崇敬李牧,恐怕不會輕易被流言煽動。”
反倒是王翦笑了
“不,流言不需要讓趙國黎庶相信,只需趙王信了即可。”
以趙王的腦子,他可不見得分辨得出流言是真是假。
秦王政只問兒子
“你是這么想的”
扶蘇自然搖頭
“并非。”
王翦一愣,片刻后恍然大悟,撫掌而笑
“原來如此”
公子說趙國內部不穩,李牧會受猜忌,眾人便條件反射地認為這個猜忌李牧的會是昏聵的趙王。可其實趙王貪圖享樂不愛管事,真正感覺到被威脅了權柄的,另有其人。
趙國政治大權早就掌握在了相國郭開的手里,而軍權則在李牧手上。
自古武將都能靠武力值輕松鎮壓文臣,倘若李牧哪日對郭開不滿到了極點,難保不會猝然發難。屆時郭開就要成為階下囚,
甚至直接被李牧斬殺。
郭開會有這個擔憂很正常,因為他確實是個玩弄權術的奸臣,把趙王給架空了。偏偏李牧比較正直,早就看不慣他了。
扶蘇的意思是,流言傳得沸沸揚揚之后,無論李牧到底有沒有背叛趙國,郭開都可以拿它大做文章,問罪李牧。
扶蘇侃侃而談
“若李牧沒有反心,也不愿在這個關鍵時刻與君王和相國鬧翻,他就得卸去兵甲以示自己并無威脅,再獨自進宮去向趙王辯白。”
dquo”
年輕的小將李信撓了撓頭
“不對吧,趙人都不相信李牧叛國,郭開殺了李牧怎么可能不背上罵名”
趙人肯定會大罵郭開是奸臣,覺得他為了權勢不擇手段。
扶蘇輕笑,提點道
“奸臣的罵名可會影響到郭開的權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