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趙國,他們沒有足量的耕牛協助。春天戰事一起,士兵被迫參戰,沒有空回鄉種田。
春耕耽誤了,那從秋收到來年秋收這整整一年的時間,就只能靠往年的存糧度日。
可是庶民手里真的有存糧嗎恐怕是沒有的。
這一層憂慮會讓趙國軍心渙散,失去戰意,只想早早回家耕田去。大約只有代地騎兵會好一些,那邊的習俗比較貼近草原。
但,代地掌控在李牧手里。失去了李牧統率的騎兵,能發揮出幾成戰力就不好說了。
若能快速攻克趙國,說不準士兵歸鄉時還能趕得上晚播。
扶蘇其實不愿意看到太多家庭因此餓死,所以希望戰事能盡早結束。這樣趙國和秦國的士兵都能及時回鄉,大秦這邊家家戶戶能多一個勞動力幫忙也是件好事。
秦王政緩緩點頭
“此事容后再議,還要看將領能否快速克敵。”
這個就不好說了,戰場上的發揮有時候也和敵方將領息息相關。如果趙國派一些沒什么本事的人領兵,扶蘇的計策就能生效。
扶蘇則道
“即便李牧身死,滅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明年春耕前的出戰,可以以攻城略地
為主,
到春耕開始時搶到幾座城就算幾座,
然后暫時歇戰。”
這樣既不耽誤農事,又能給趙國士兵一些心理壓力。
趙人可不知道秦國會在春耕前結束這場戰爭,他們只會擔憂自己延誤農時。心里始終掛念這件事,如何能專心拼殺呢。
“等春耕結束了,再第一次興兵。我大秦有耕牛相助,春耕速度提高,能打趙國一個措手不及。”
趙國要是敢在庶民春耕的時候強行征兵,那都不用秦國做什么了,趙國境內自己就能嘩變。
秦王政聽完整個安排,看了兒子一眼
“你倒是仁愛。”
還擔心趙人接下來一年沒飯吃餓死。
對黎庶如此看重的王公貴族,屬實不多見。
扶蘇無辜地回望過去。
只要父親沒有直言表達出對他太過在意庶民這件事的不滿,那他就當父親對此沒有意見。
什么趙人秦人的,分得那么清楚,過兩年不都是他大秦子民每個人口都很珍貴,可不能因為戰爭餓死全家。
明面上,扶蘇只道
“若是趙人餓殍遍野,等我大秦吞并趙國,還得賑濟災民。”
那時候就得秦國自己出糧了。但存糧都是為了打仗準備的,最好別有這種本可避免的消耗。
不賑濟災民也行不通,有這么好的收攏人心的機會,放過去實在可惜。而且死的人太多,多浪費啊。
扶蘇倒不會為了收攏人心刻意阻攔趙人春耕,旱災水災都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賑災的機會多著呢。
扶蘇也就是心里這么想想,萬萬料不到,一個月后趙地當真傳來了災荒的消息。
秦王政十七年,秋收在即,大旱突發。
旱情必然會影響收成,要么推遲收割,要么干脆減產。這要看大旱有多嚴重,而且會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