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諸戎連紫花苜蓿都能弄來,那再讓他們順便找點別的東西也很合理對吧
西域那邊好東西太多了,真等日后慢慢收集,那要等到何年何月去。能早點給大秦子民用上,自然最好不過。
許多人曾因齊國富庶便對齊地心生向往,愿意拖家帶口去那邊生存。大秦只要努努力,也能成為比齊國更令人向往的存在。
到時候天下一統,誰還會罵暴秦呢說不準許多黎庶反而會欣喜于自己國家被秦國吞并,自己也能過上傳說中的好日子了。
只是秦律嚴格,徭役也重,光是生活條件提高恐怕不太夠。
不說別的,秦律中就有規定不許無事在街上瞎溜達、不事生產,違者要受處罰。
可這種情況在燕國太常見了。
燕地多豪俠,不僅愛拎著劍到處晃悠,還喜歡“替天行道”,一言不合就拔劍殺人。有的是認定官吏富戶欺壓鄉人就直接動手了,更有為了所謂的“義”就去殺無辜者的情況存在。
雖然扶蘇很看不慣這種視律法于無物、隨意殺人的行為,但燕地確實是常年處在這樣的環境里,一時半會兒想讓人家改不太現實。
倒是閑逛不事生產這個,可以酌情放寬一些。
殺人就不行了,必須按律嚴懲。一年習慣不了就五年,等刺頭都被處理了,遲早能習慣的。
想到這里,扶蘇輕嘆了一口氣。
秦律哪有那么容易改呢他只是個長公子,連太子都還沒當上,沒那么大的權利。
大秦做主的是父親,父親不肯松口的話,他說什么都沒用。尋常小事他撒個嬌父親也就應了,事關國家根基卻不是輕易能動的。
上輩子還是天下一統五年之后,父親看到了六國庶民遲遲無法歸心,許多縣城都出現了小規模動亂。這才同意先在燕地推行放寬過后的秦律,沒想到效果斐然。
黎民百姓的訴求不多,只要日子能過下去,他們就能咬牙過。若是苦日子里能嘗到哪怕一點的甜頭,就會心生感激,乖乖的不鬧事了。
現在滅六國的行動才剛剛開始,也不是修改律法的好時機。好在這件事還不著急,可以徐徐圖之。
其實按照扶蘇的想法,放寬后的秦律應該全境推行,而不是只給六國優待,他登基后也是這么做的。
但父親在位時不認同他的觀點,只把放寬后的律法當成是一個過渡期的適應性律法,打的是等六國黎民徹底歸順再改回原來版本的主意。
也不知父親泉下有知,知道他陽奉陰違不僅沒把律法改回去,還把秦地也改成了寬刑,會不會生氣。
扶蘇撐著側臉想了想,覺得應該不會。
他腦子里在打什么小九九,哪里瞞得過親爹。父親肯定早就看出來了,沒罵他就是默許的意思。
人類的本質是真香。
大概父親看了六國之地任用寬刑后的社會風氣,心里也認同了這種秦律更適合一統后的天下吧。
扶蘇決定先去試一試,拿修改后的寬刑去試探父親的意思。
想看無字驚鴻寫的在大秦當完美太子第18章生病嗎請記住域名
理由都是現成的,就說這是過渡期的秦律。讓韓人先適應適應,免得一上來就按嚴格的律法要求他們,容易引起黎庶反抗。
要是攻打其他國家時,被滅之國的舊地鬧事反叛,也很麻煩不是么
扶蘇命人取來新制的紙張,決定把他上位后完善的寬版秦律默寫下來,再拿去呈給父親。
負責改進造紙的工匠入秦已經幾個月了,如今小有成效。只是造紙的工期比較長,第一批的紙張最近才被送上來,書寫時還很不方便。
但架不住它造價比帛書便宜得多啊
秦律那么多字,用帛書寫太奢侈了,用竹簡又要寫一大摞。他倒是能寫,父親看起來卻會非常費勁,運送也不方便。
考慮到第一版的紙暈墨嚴重,扶蘇換了細狼毫,這才勉強能夠順暢書寫。
這樣的紙張還遠遠不達標,想要用紙替換竹簡成為官方的書寫工具,還得繼續改進。
默寫秦律的時候扶蘇也沒閑著,順手給留在戎人部落中那位名為“蔓”的女軍師寫了一封信。
蔓是她給自己起的名字,希望自己能如同蔓草一般擁有頑強生命力,茂盛地生長。
扶蘇準備和蔓達成協議,引導諸戎多找一些大秦需要的作物,并以低價交易。
正好如今的秦國還沒有女子做官的許可,只準女子從軍。蔓顯然不適合從軍,現在回來也只能在商道上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