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要力挽狂瀾,沒人有那個自信可以說動六國聯合抗秦,阻攔天下一統的腳步。而投身秦國的話,大秦將領足夠厲害了,又給不了他們什么施展的空間。
所以他們在等,等大秦一統后因為種種問題自行崩潰,那時才是他們的舞臺。
這些聰明人其實都看出了秦國存在的問題,因此上一世才會出現天降隕石后,有人在隕石上刻字“始皇死而地分”。
這不是神跡,只是那些人推測出了大秦極有可能發生的未來罷了。
可惜,他們錯估了扶蘇這位太子。
扶蘇對外營造的形象太具有欺騙性了,一個仁善到有點天真的人,居然會為了保下方士而“頂撞”父親。
那些遠離朝堂的人,知道的消息有限,只能看到扶蘇想給他們看到的。
剛開始他們還有策反的自己人在朝中,可以得到一些內幕消息。
后來因為始皇遇刺找不到刺客的事情,扶蘇非常憤怒,下狠手整治了一批人,反秦人士就開始收到假消息了。
這一世扶蘇能和父親聯手做戲騙楚國的錢,上一世他們父子倆感情更好,自然能做更多的戲騙人。
有志之士通過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錯誤地推斷了局勢,這是個致命的失誤。
他們選擇了耐心地等待始皇駕崩,然后抓住扶蘇繼位后趙高和胡亥聯手搞事情的機會,一股腦冒出來搗亂。
結果被扶蘇收拾得很慘。
釣了這么多年魚,等的就是這一刻。
不過魚兒里總有看得更透一點的,比如來自縱橫家的酈食其。
酈食其一開始就沒摻和進去,在大家爭相蹦跶出去的時候,他冷靜地躲在陳留當個小小的門吏,觀望情況。
本來是想挑個合適的明主跟隨,沒成想觀望著觀望著,發現事情不太對頭。于是趕緊縮了回去,深怕被人發現。
等到扶蘇以雷霆手段收拾完膽敢造反的家伙后,他酈食其又可以了。
收拾收拾隆重出山,來向扶蘇陛下投誠。以他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陛下派他出使西域,與西域各國建交。
大爭之世沒找到表現的機會不要緊,太平盛世也不代表一點機會都沒有呀。
他都老大不小了,再不自己創造個舞臺去展露一番才華,過兩年壽數到了,臨死也沒建功立業名垂青史,那多虧啊
扶蘇那時確實有安撫西域的想法,因為他要打匈奴,得保證西域不借機生亂。所以也就沒計較這老小子之前打的那些小九九,當真派他去了西域。
事實證明,酈食其確實很有本事。直到扶蘇駕崩,西域也沒出來蹦跶過。
扶蘇算了算酈食其的年紀。
如今雖然距離他上輩子繼位還有將近二十年,但酈食其一開始出場就是個小老頭。所以二十年前的酈食其,至少也有個二三十歲。
何必等二十年后再出來一展才華呢趕上大一統,那功勞不比聯合西域大得多
扶蘇直接下令讓人去搜捕酈食其。
不知道對方現在是不是還在上輩子那個地方待著,反正先找著。
酈食其這個人比較滑溜,禮貌地請不如直接抓來,他還敢反抗不成
巴清那頭收到消息,立刻就安排人直奔魏國去了。這個時候的酈食其比以后好抓,他還沒準備藏起來呢,一打聽就找著人了。
當年輕的酈食其一臉懵逼地被“請”到咸陽面見秦王和長公子時,他整個人都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么。
不是,他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讀書人,都還沒入仕做官,這都能被暴秦盯上
秦王政目光挑剔地打量著下頭這個家伙,著實沒看出來他有什么本事。
片刻后,他同兒子說道
“他如今學成出師了嗎”
言下之意,二十年后這人很有本事,可能是因為這二十年的沉淀打磨。提前二十年把人抓來,萬一本事還沒學到家,豈不是要辦砸了差事
扶蘇悠然自得
“酈先生天資聰穎,想來即便沒有出師,也能很快學成。我記得武信君當年留下了不少手書,倒是可以借兩卷給酈先生看看。”
武信君張儀,秦惠文王時期的大秦國相。提起縱橫家,眾人第一反應便是蘇秦和張儀。
說起來張儀也是個魏國人,他們魏國還挺擅長出縱橫人才的。除了張儀和酈食其之外,還有范雎等人。
不過,這些都是大秦的了。
酈食其一頭虛汗地聽了半晌,總算明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