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敵之策差不多就是這樣,剩下的細節要等到開戰之后再根據局勢調整。
秦王政接過蒙毅速寫下來的計劃書查看一遍,確定沒有疏漏,點了點頭。
“扶蘇。”
扶蘇乖巧答道。
“散布流言的人手,你和王老將軍交接一下。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他需要及時決策。”
要是每回趙國的消息都要在咸陽這邊轉一手,很容易延誤戰機。
倒不如交由王翦全權負責,什么時候流言需要推進到下一步,由他自己決定,這樣效率更高。
扶蘇自然無有不應
“是,父親。”
情報人手交到主將王翦的手中,那么之后任何事情都會第一時間告知王翦。哪怕咸陽能得到消息,也會慢上一步了。
王翦對于王上的信任十分感動,連忙抱拳領命。
別看這種操作好像是應該的,前線大將本來就該最早得知消息。實際上很多君王都做不到這一點,生怕大將在外仗著有兵有情報就擁兵自立了。
更有些腦子不好使的君王,還會下令將領不許輕舉妄動。每次都只能等坐鎮都城的君主下達指令,毫無自己決策的機會。
秦王政大概是另一個極端。
戰事商量好了,將領任命完了,他就甩手不管了。他自己只在關中調度糧草,確保前線士兵不會缺衣少食。
至于每一場仗怎么打、為什么要這么打,任由將領做主。無論是輸是嬴,班師回朝之后再細細討論。
將領們就很喜歡這種甩手掌柜的操作,這在他們看來是君王的信任。
不過有一說一,沒有君王在后頭胡亂指揮,大秦確實很難打敗仗。
扶蘇卻是做不到像他爹這么瀟灑的。
因為扶蘇很樂于參與進戰略的商討中,恨不得親自到前線去充當軍師發光發熱。只可惜無論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他的身份都注定他不能亂跑。
曾經有一回他差一點點就能御駕親征去打匈奴了,韓信都答應帶他了。
結果被王賁和蒙恬給聯手撅回去了可惡
扶蘇依依不舍地目送將軍們整裝出發,心已經飛到了兩軍戰場上。
整個坑死李牧的計劃都是他和王老將軍一起商討的,他不在多不好啊。中途出現變故,就只能靠老將軍一人思考對策了。
秦王政無奈地把兒子拎回去
“別看了,你給寡人老實待在咸陽修養身體。”
扶蘇開始了每日一次的替自己伸冤
“我身體很好,沒有那么虛弱。”
秦王政充耳不聞
“就算身體好,你也休想去前線,那里太危險了。”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前線刀劍無眼的,萬一出了什么狀況可怎么辦他總不能再半路改去培養長孫吧
扶蘇只能老老實實地待在咸陽等消息。
第一場戰
役爆發得比眾人預計得都要快。
秦國調集兵馬的動靜瞞不了人,趙國早已得到了消息。所以李牧趕在大軍壓境之前就已經抵達邯鄲,從趙王遷手里拿到了大軍的指揮權。
來之前,李牧特意叮囑了代地大部隊不要擅動,小心防備匈奴。跟隨他南下的只有機動性強的騎兵,來得倒是不少。
代地那邊有趙長城,步兵留下守城倒是不怎么困難,這才能抽調出騎兵來。若是要出關主動襲擊匈奴的話,騎兵就不能調走了。
根據趙國那邊傳來的消息,李牧進宮面見趙王時不是很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