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趙王遷是和郭開一起接見的李牧。
郭開皮笑肉不笑地敲打這位老將
“最近城中有一些不好的傳聞,說是武安君有意勾結秦國。當然,我和王上是信任將軍的,所以此戰將軍可要好好打。”
dquo”
老將軍自認為已經很給郭開面子了,都沒有直接叱罵奸臣誤國。他這個人就是這種性子,能為自己辯解兩句已經是說軟話了。
但是吧,有些人他小心眼。你冷臉、你語氣硬邦邦的,在他看來就是你看不起他。
雖然李牧確實看不起這對君臣來著。
想要維護好關系,那就不能只做“我以為”的事情,要方方面面照顧到。不然就是前功盡棄,不僅達不成目的,反而更惹人記恨。
趙王遷對李牧甚是不滿,倒是沒有當場表現出來,等人出宮之后才發作。
趙王很不高興
“他剛剛那是什么表情埋怨寡人誤解了他”
郭開勸道
“武安君為人傲氣,被誤解了自然會心生不悅。他忠心耿耿,大王莫要因區區謠言就與將軍離心。”
不勸還好,越勸越來勁。
趙王遷想起來李牧有親戚在秦國當將軍,兩邊的血緣關系還挺近的。似乎李牧的父親和秦國的南鄭公李崇是親兄弟
趙王遷于是又問
“秦國這一次派了那李崇出征嗎”
郭開答
“并未,但是派遣了李崇的孫子領兵。”
戰場上要和堂侄兵戎相向,這讓趙王遷如何能不懷疑兩人是否會私下往來李氏在秦國混得可謂是風生水起,李牧若想改換門庭,簡直輕而易舉。
郭開假模假式地說公道話
“當初李曇帶著長子李崇入秦,幼子李璣卻沒有跟去,想來對我趙國絕無二心。李牧是李璣之子,自然和他的父親一樣忠心。”
趙王遷撇撇嘴。
李璣忠心那是李璣的事情,這人確實看著父兄混
得那么好也一點都不心動。但這不代表李牧也忠心,畢竟李曇祖上還一直都是趙國臣子呢,李曇不照樣棄趙事秦了
想看無字驚鴻的在大秦當完美太子嗎請記住的域名
“王上不如再看看,若他真勾結了秦國,必然瞞不住,很快就會露餡的。”
這番對話刻意沒有避開旁人,是以趙國貴族很快就聽聞了。
眾人哪里想到這是郭開在故意為自己營造好形象,只當他郭開雖然奸佞了一些,大事上還是拎得清的。
大戰在即,郭開能替武安君說好話,勸一勸王上,說明這人還有救。
殊不知郭開這是在為李牧挖坑,配合秦國的下一步計謀。趙王遷本就疑心李牧對自己不滿,接下來只會看什么都吹毛求疵。
郭開原本都沒指望能說服趙王遷相信李牧背叛趙國,所以他想了另一套更穩妥的說辭。
大致就是李牧對王上您不理朝政的行為不滿已久,已經暗中勾結了其他公子想要扶持對方上位。
按照正常邏輯,趙王應當不會懷疑李牧叛國。倒是李牧想換個趙王的可能性,更有說服力。
尤其是他趙王遷本就是被先王廢長立幼扶起來的,原本的太子趙嘉是嫡長子,頗有美名。
結果沒等郭開掏出這么完美的說辭,趙王遷自己先給李牧找到了叛國的借口,懷疑人家想去投奔親戚。
郭開“”
這可怪不得我啊我還什么都沒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