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宮中,秦王父子倆一同查看奏報。
秦王政看完之后搖了搖頭
“李牧完了。”
扶蘇贊同地頷首。
表面上看,李牧這么做好像是一招精妙的破局之法。秦人著急回鄉士氣不佳,他們趙人為了分糧一鼓作氣,運作得好就能一舉奠定勝負。
可實際上,李牧這是在自掘墳墓。他不經過趙王同意就做下分糧的決定,這種操作絕大多數君王都是忍受不了的。
正常來講,打仗結束了,剩下的糧草當然要收回來,哪有分下去的道理
糧草多寶貴啊,這可是大爭之世頂頂值錢的東西了。
李牧分糧,不僅是蔑視國君的權威,也侵犯到了貴族們的利益。而且在糧食這個東西上頭多的是貴族能搞的小手段,好些人還靠它撈錢呢。
不用任何人提醒,王翦和郭開都意識到了現在就是扳倒李牧的最佳時機。
很快,趙國朝堂上就出現了一波人,主動跳出來彈劾李牧。
這群人甚至都不是郭開安排的,郭開只是暗中挑撥了一下,他們就自己站出來了。
他們向趙王遷進言
“李牧打了三個月,寸功未立。依我之見,不如將他撤換下來,派遣趙蔥、顏聚接替主將的位置。”
李牧都已經把士氣激勵起來了,他們覺得接下來隨便換一個有本事的將領都能借機打退秦軍,也不一定非要李牧上。
先換掉膽敢侵害他們利益的李牧,等仗打完了,反口不認之前分糧的承諾,難道那些庶民還敢有意見不成
而且現在換將,還能換上他們自己的親信。這是多好的給己方將領刷軍功的機會,退秦的大功勞,錯過了著實可惜。
這樣一個明眼人都覺得很瞎的提議,得到了趙國朝廷八成官員的力挺。
因為李牧這人實在是不討朝臣喜歡,他脾氣又臭又硬。要不是打仗確實厲害,趙國還用的著他,早把人排擠出去了。
現在其實也沒差多少,李牧已經被排擠得常年待在代地抵御匈奴了。
少數一些覺得不妥的朝臣實在是沒什么話語權。
有人擔憂撤換李牧會導致戰事失利,卻被懟了回去。郭開的黨羽配合那些貴族一起反駁,認定現在局勢大好,誰當主將都輸不了。
甚至那群推薦趙蔥的人還振振有詞
“我趙國難道只有李牧一個厲害的將領不成不給其他將領歷練的機會,又如何能培養出能和李牧匹敵的名將”
可真會做白日夢。
最終,換將的呼聲太高,李牧被罷免了職位。
反正大家只是把他撤下來,讓他回代地繼續守門,又沒打算弄死他。
貴族們想想覺得沒什么問題,他們一直都是這么干的啊。有事把李牧喊來干活、事情干完了就把人趕走,沒毛病。
這一次也是一樣的,他們只是習慣性地用完就丟而已。
李牧就這么被強行召回了邯鄲,帶著渾身黑氣去面見趙王。他想勸趙王放他回去繼續指揮作戰,不要意氣用事。
因為是去勸人的,又想起之前邯鄲的流言,李牧特意換掉了身上的甲胄兵器,以示自己毫無威脅。
然后,他進宮去了。
貴族們也沒覺得有問題,他們等著李牧鬧一場之后無功而返,灰溜溜回代地去呢。
結果李牧這一次進宮,壓根就沒能再出來。
趙國貴族頓時傻了。
不是,王上您還在猜忌李牧叛國呢這都過去多久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