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紙有印刷術總不能放著不用,正好仗著齊國人不了解書本紙張的特性,糊弄他們。
任哪個沒見過紙的人都想不到,一張紙就能記載一卷竹簡的內容,更想不到一本書能輕到那個地步。到時候看到沉重的車轍印也不會多想,只以為書本就是這么重。
得到齊王的答復之后,秦國的匠人就帶著他們提前做好的工具,在士兵的護送下奔赴齊國了。
秦匠一來就直奔稷下學宮,帶來的幾車工具把學宮里的諸子們給驚到了。
這都是什么東西
卻見三人一組取出竹簡,一人辨認文字并翻找字典對照,一人從活字轉輪盤里尋找字模組裝,另一人負責涂墨印刷和校對。
一份竹簡沒用太久就組裝好了,然后是用空白紙張印刷再裝訂成冊。一整份的著作至多幾個時辰就可以完成印刷,為了保險起見秦國還印了好幾份。
印刷好的著作直接被士兵裝車帶走,拉去和糧食混裝。之后也由秦國士兵負責護送回國,士兵全程兇神惡煞,禁止外人靠近。
不能靠近就沒辦法上手觸摸,只能遠遠看著秦人忙活。大家不明覺厲,只知道那是新奇的好物,全都眼饞地看著。
秦國居然弄出了這么方便就能復刻著作的東西嗎要不要去秦國轉轉,看能不能學到技術
印刷仿制是不難,可是那個紙張不同,他們光看著不知道是怎么做出來的啊。
沒多久,咸陽迎來了大批量的學子。
彼時扶蘇正在試典禮上要穿的衣服,秦王政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兒子一起試衣服。
他像個挑剔的甲方,在衣服上挑出了不下十
個毛病。扶蘇倒是沒什么感覺,他都習慣了,負責制衣的繡娘快要嚇昏過去了。
本作者無字驚鴻提醒您在大秦當完美太子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侍官說起了運糧的事情
“士兵已經按照吩咐將糧草運到了趙魏邊界。”
運糧是有個損耗的,畢竟負責押運的士兵也要吃飯。古代交通不發達,路難走,速度也慢,夸張的時候運一份糧需要消耗十份糧。
所以七國之間互打很容易調集大量糧草,不需要運太遠的路。等到漢朝打匈奴,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光運糧就是個讓人心頭滴血的損耗。
不僅是糧食,士兵也是。
七國庶民拿起武器就能上戰場,放下武器就能回鄉種田。
不管打仗還是種田,基本都在家門口。不需要走太遠的路,分分鐘拉起來幾十萬大軍。
等到了打邊疆異族的時候,十萬大軍都難湊。千里迢迢趕過去,實在是不容易。
要不是后來的朝代人口越來越多,邊疆想湊出數十萬大軍,那是在想桃子。
秦王政和扶蘇商議之后,以盡量少浪費這些來之不易的糧草的原則,干脆把糧食就近運到趙國和魏國的邊境。
下一個不是打魏國嗎還省得再從關中調糧這一步了。
齊、魏、趙是接壤的,糧車從北邊進入趙地,那里有個三國交接的區域。沿著其中魏趙的國境線運糧,最為方便。
雖然難免還是要繞點路走大道,但也比直接送去關中要好。將軍們提前商量好了進攻的路線,糧食就運到屯兵點存放。
侍官接著說
“書籍被單獨分出來,暫且存放在齊趙邊界了,等湊夠幾車再一同運來咸陽。”
秦王政頷首
“善。”
反正書籍也不是主要目標,晚點送來不耽誤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