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武安君李牧至今沒有下落,有人稱其被秦國軟禁了。此事不知真假,不過代地新建的趙國確實沒有異動,仿佛投鼠忌器一樣不敢和秦軍交戰。
這讓燕丹心頭更加惶恐,于是他去找了大臣商議該當如何。
燕丹認為
“秦國恐怕真的抓住了李牧將軍,否則人不會平白無故沒了蹤跡。”
dquo”
選擇事秦,大家也沒有懷疑。
因為李牧要是真的死了,秦國一定不吝于公布這件事,好打擊代軍的士氣。
但秦國沒有,說明人可能還活著。
只是軟禁一代名將說出去不好聽,也容易激起代地的反抗。所以秦國選擇了密而不發,和代地維持表面和平。
燕丹覺得自己的邏輯十分完美
“既然趙國那邊不敢輕舉妄動,秦軍就很有可能騰出手來攻燕。”
秦國手里有李牧,李牧在一天,代軍就不敢攻秦。那么列陣在易水的大軍閑著也是閑著,打一打燕國就順理成章了嘛。
燕國臣子聽完,認為這個分析有一定的可信度。
“那太子意欲何為”
燕丹沒有直說自己的想法,他先問先生們有沒有什么好的主意。
臣子提議
“可以聯合齊楚魏,合縱抗秦。”
四國里就他們燕國軍事實力最差,屆時秦國想必也不會放著心腹大患不打,先打最弱的燕國。
這一招既可以增加盟友數量,又能禍水東引。合縱還是當年他們燕國國相蘇秦玩剩下的,簡直堪稱完美。
但是燕丹說
“我覺得不行,萬一秦國就是要先打最弱的燕國呢你們賭得起嗎
”
臣子
燕丹又說
“而且合縱總是失敗,各國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我讀史書,發現有時候六國約好了合縱攻秦,最后竟然只有一兩國發兵,其他國家都假裝沒有這回事。我信不過齊魏。”
是的,這種出爾反爾的事情,齊魏都干過。最后被架在那里不尷不尬獨自對抗秦軍的,就是冤大頭楚國。
燕丹還說
“何況合縱不一定能解燃眉之急,傳訊去和各國商議需要時間、各國調兵也需要時間。等一切準備好,或許燕國都已經為暴秦所滅。”
這就很尷尬了,主要是秦國滅韓滅趙,滅得也太快了。
最后太子丹告訴了眾人他的絕妙主意,保證高效快速,一擊必中。
他說“六國如今國力大減,蓋因君主大多昏聵,無法領導國家。”
燕國臣子
這是我們能聽的嗎太子你不要忘了,國力大減的還有燕國,你爹正是燕王啊
燕丹“秦國不知為何代代出明君,但我不信天佑秦國。明君也是有限的,殺光了明君,剩下的就只有昏君了。”
這是典型的我打不過你,所以我要把你拉低到和我一個檔次,然后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臣子“太子的意思是”
燕丹“我要派人去刺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