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在燕國素有賢名,比他爹燕王喜得民心多了。但賢名歸賢名,不能代表這個人的政治手腕有多高。
趙嘉也素有賢名,也沒見他能挽大廈于將傾。
歷史上有賢名的太子多了去了,可是很多時候,賢只會成為他們的催命符,反而暴露了他們并不聰明的腦子。
燕丹恐怕不太了解他親爹燕王喜。
燕王喜不是個英明的君主,他唯一的優點是昏聵到連忌憚兒子的心都沒生出來。否則一個昏君搭配一個賢良太子,分分鐘上演太子被廢。
即便燕王喜沒收拾自己兒子,膽小的他也非常樂于把燕丹往各國送去為質。
常年的質子生活讓燕丹接觸不到什么君王教育,雖然,他爹也教不了他什么。
燕丹在外只能靠自學,而且因為當質子的時間極長,大部分時候都是靠自學的。不過在他國的土地上,指望能弄到多少名家著作閱讀,那就是個笑話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回國之后的燕丹也沒有太多的良師能夠輔導他。畢竟燕國也就那樣,頂多吸引二流人才。
縱觀先秦歷史就會發現,賢名的太子可真多啊。但是為什么,這些賢名的太子好像都不太聰明呢
原因很簡單,對太子這個生物來說,養名是最不需要腦子的操作了。沒有什么政治智慧也能養出賢名來,畢竟只要你足夠禮賢下士,大家就會夸贊你。
所以燕丹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比如
面對秦國列兵易水與代地對峙的局面,原本在這件事里沒有戲份的燕國先慌了。最慌的要數太子丹,他真情實感地在擔心秦國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說句實在話,以燕國的軍事實力,秦國打你就打你了,還要找借口搞突襲
燕國莫非以為自己是趙楚魏嗎
趙國有代地鐵騎,楚國有大將項燕,魏國曾經有魏武卒,他燕國有什么已經死去多年的蘇秦
別太荒謬。
秦王政本就沒有真的要打代地的想法,無論上一世還是這一世。上一世頂多是屯兵代地防備代王趙嘉,這一世更是純純做戲糊弄人。
如果燕國的探子行業足夠厲害,或許都能打探到這支駐軍的真實底細。他們不是什么悍勇的強兵,其實是拉來湊數的那種。
很不幸的是,燕國不僅沒有探子,他們在統計學經驗上也頗為欠缺。
扶蘇可太喜歡他繼位之后鼓勵術數家發展,最后術他們總結出來的統計之法了。
靠著它,大秦不需要冒著風險安插奸細,也可以從細微處推算出一座城池、一個軍營里具體有多少人。
敵方會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糧草運輸和戶籍名冊,但他們不會太在意人類生活產生的垃圾等物品,更想不到有人能通過這些反向推算營中人數。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代社會的有心人如果想知道一個足不出戶的家庭到底
住了幾口人,只要看他們家丟出來的廚余垃圾就好了。
正常做菜的人家麻煩一點,如果是愛點外賣的那種家庭,數外賣盒子可比分析廚余垃圾的成分和比例簡單得多。
扶蘇將統計法教給了巴清的商隊,商隊在六國行走幾乎不被設防。于是他們甚至都不需要去查看分辨起來難度高的垃圾,光看沒人遮掩的東西就行了。
比如,守在城門外數每日進出人數、走街串巷預估每個區域住了多少人,大致估算城中人流量。
六國藏著掖著的戶數,就這么被商隊統計出來,送到了秦王政案前。
扶蘇之前正頭疼自己不記得六國的戶數,如今難題迎刃而解,不得不感嘆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它的本事。
治國不該只聽一家之言。
有用的都弄來,每一家只取部分采納,這樣君王才不會反被百家鉗制。
說回燕國。
燕丹沒有搞清楚秦軍的虛實,但這也不重要了。他只需要看到他想要的,然后做出他想做的就行。
在行動之前,燕丹倒也不是誰都沒請教、什么準備都沒做的。
他先詳細打聽了代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