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扶蘇微笑
“大秦官學需要合適的書籍作為教材,只學秦律就只能成為底層小吏,無法培養高級官員。為兄需要你去編寫教導他們政治素養的書籍,就先按照諸子百家,各編一套吧。”
說著把手稿遞過去,示意她以這個為綱領來編。
“我大秦可是十分包容的,所以每一家都是可選的選修科目。不喜歡法家不要緊,學完基礎的秦律和必修的法家學說之后,還可以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別派學說刪減版進行學習。”
至于之后這些人會不會基于刪減版再發展出自己的主張,為各家增添更多適合大秦的理論,那就是后話了。
他可沒有魔改各家學說,他只是教學的時候只挑了一部分教而已。
相反,那些諸子百家內部的領頭人物,倒是很喜歡魔改,提出自己獨特的主張。和他們一比,秦國官學簡直太安分了。
陰嫚
陰嫚算了一下諸子百家的數量,倒抽一口涼氣。
大兄可沒有把每一家的學說都做完刪減,他只挑了最有名的那幾家。但是陰嫚得把每一家的教材都寫出來,而且教材的字數還不能太少,不然學兩天就學完了像什么樣。
這個工程量,會不會略大了億點點
陰嫚幽怨地看向大兄。
難怪對方今天和她說了這么多,這是先教會她,再讓她去教其他學子呢。也不怕她學藝不精,把其他人帶進溝里。
扶蘇卻道
“你先去編寫,寫完拿來給我審核。不用擔心寫錯什么,有我給你兜底呢。”
dquo”
小姑娘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高高興興地帶著手稿離開了。
扶蘇慢悠悠回到大殿中去陪父親。
秦王政放下筆,揉了揉手腕
“又去哄騙弟妹了這回是騙陰嫚替你去做什么”
扶蘇乖巧表示果然什么都瞞不過父親,隨即提起官學教材一事。
他總結道
“這些年我大秦朝堂上的文臣基本都是六國之人,只有武將中才能見到大量秦人。可見大秦在文官的培養上欠缺太多,必須補足才好。”
秦王政深以為然
“商君策可靠軍事強國,卻過于倚重軍事,無形間壓榨了文官的發展。秦人多以沙場征戰為榮,忽略了其他方面。”
參軍打仗的收益回報是相當快的,和讀書當官相比,這就是個快速改變家族地位的捷徑。有近路大家自然愿意抄近路,而不是吃力不討好去研究什么學問。
更何況秦國庶民本來也沒多少機會學習,只能接觸到參軍這一條路。
商鞅搞了個疲民五術,弄得庶民苦不堪言。這么做確實讓庶民更愿意去靠軍功來改換門庭,可也變相打擊了秦國的文氣。
當然,即便現在看來商君策確實遺留下來的問題重重,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它就是最好的選擇。
秦國得先強大起來,才能談別的。否則被各國壓著打,那就根本沒有未來可言了。
反正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慢慢解決的。
秦王政也覺得文官全是六國之人太危險了,尤其是在天下剛定的時候。那時六國還未歸心,出身六國的文官很難確保個個都忠于大秦,隨便出幾個想復國的就會把事情弄得非常麻煩。
扶蘇既然想出了解決辦法,那再好不過。
只可惜官學的成效需要等上至少五年十年才能出來,而且學成出師的學子也做不到一下子就當上高官,還得花時間慢慢磨練。
扶蘇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