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聽我的,那算了,總有其他諸侯聽我的。大家都不聽我的,也沒關系,列國那么多、君王更替那么快,遲早能找到我的伯樂。
可是天下一統之后,情況就很不一樣了,百家沒了其他的備選。
大圣賢自然會堅持己見不愿妥協,但百家弟子卻多是尋常人。他們還沒有那么強烈的決心,總會有人愿意為了榮華富貴妥協的。
扶蘇單手支頤,漫不經心地說道
“陰嫚,治國要的不是大圣賢,而是實干的人才。”
很多圣賢經營學說非常有一套,能得千古贊譽。但是當官,就未必能當好了。
反而是汲汲營營的人,他們更適應也更適合官場。
所謂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圣賢再好也只能當個招牌供起來,愿意為了君王的想法做出改變的那些人,哪怕他們被別人罵成是蠅營狗茍,可得到實惠的是大秦啊
扶蘇反正被罵軟骨頭的是百家子弟,又不是大秦,無所謂。
陰嫚宛如醍醐灌頂。
她以前從未學過這些,因為父親從未考慮過除了大兄之外的任何人接替王位。他們都沒學過君王之道,所有對“如何當好一個王”的了解,都來自于模仿父親。
可現在看來,父親如今展現給他們的視角是諸侯王爭霸的視角,而非天子統御天下的視角。
他們照著這個學,是要學劈叉的。真想學的話,得等父親一統天下之后,再去模仿他。
今日大兄提前告訴了陰嫚要怎么做,對她來說是頭一次被人手把手教導。雖然她沒機會當一把天子,可學了這個也不浪費,畢竟輔佐君王也要抓準君王的心思呀。
陰嫚撐著下巴
“我覺得,兄長你這個說辭不適合周天子,只適合我大秦天子。”
扶蘇伸手揉揉她腦袋,笑而不語。
周天子搞分封,諸侯王封地自主權太大,天子幾乎插不上手。所以他們只能走王道,想霸氣都很難霸得起來,因為
那得諸侯王肯聽你的。
只要有諸侯國的存在,諸子百家就有備胎可選。那到時候可別指望對方修改自己的主張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陰嫚重新拿起那些紙張
“大兄總結這些,是想做什么拿給父親看嗎”
dquo”
陰嫚恍然
“以法治國、兼容百家是嗎也對,便是雜家,也不是必須百家占比一致的,自當有多有少、有輕有重。”
扶蘇提醒妹妹
“諸子百家也不是完全不互溶的,商君策中針對農商的改革,便是借鑒了農家的觀點。”
年輕人總是想法比較極端,以為所有學派都是獨立甚至對立的。其實不然,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取長補短,只是不像雜家那樣明明白白地說出來了而已。
陰嫚仔細回憶父親很喜歡的韓非先生的主張,隨后說
“法依勢而行,依時而變,約莫就是這般了。”
隨即,她就意識到另一個問題。既然法是需要根據時勢變更的,那大秦如今的律法,會不會在一統天下之后就不適用了
陰嫚的表情凝重起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情況就很嚴峻了。
扶蘇將那沓手稿整理好,隨口說道
“所以你接下來,又要加班了。”
剛剛結束工作的陰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