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分田,就這么簡單。
天下土地就這么多,還剩下的諸侯國也沒幾個。你們真的愿意大量趙人涌入進來,和秦人搶功勞嗎
眾人這才反應過來,六國已經滅了兩個了。滅一個少一個,少一國就少大量軍功和土地。
光想著打仗辛苦不想著打仗的收獲,著實短視。
看看秦國的將軍們,就沒人站出來發言反對。因為這些老貴族自己大多是不上戰場的,情急之下只單純地看到了兵役的壞處。
這個時候,有人反映了過來。
“若每滅一國,都給幾年的免除徭役,這”
等到最后兩國的時候,那里的庶民就真沒有參與分田的機會了。到時候無田的庶民該當如何呢
大部分人是不在乎這個的,可總有人在乎。下朝之后便有人找機會求見了太子,詢問太子殿下有何解決之策。
扶蘇示意他們稍安勿躁
“大秦從貴族手里弄到的田地是分不完的,還能剩下不少。北邊不是還有匈奴到時候用打匈奴的軍功,換家鄉附近的田地即可。”
上一世因為沒有逮著貴族往死里薅,導致大量土地還在貴族手里,于是很多士兵空有軍功卻沒分到足夠的田地。再加上當時的大秦還沒有廢除軍功授爵的制度,就只能匈奴百越兩地開花了。
這樣一來可以開拓出更多獲取軍功的途徑,二來也能獲得更多的土地。
只是這兩處的土地各有各的毛病,一處相對貧瘠、一處瘴氣叢生。不少庶民寧愿不要這樣的田地,所以打仗時的積極性就遠不如攻打六國。
兩處大戰險些拖垮大秦,幸好扶蘇上位之后趁著舊貴族造反,拿他們開刀。
抄家之后發現好家伙,這群人手里這么多田地呢。正好分給庶民,一口氣解決了之前遺留下來的分田爛賬。
這輩子提前打土豪分田地,那么就沒有后續這一堆的爛攤子了。不僅滅六國的軍功能換到實打實的良田,后續打匈奴什么的,也不怕分到北境的貧瘠土地了。
扶蘇覺得,如今就將北境的土地分給庶民還是太危險了一些。庶民沒什么反抗之力,一不小心便會遭受匈奴劫掠。
相反,交給屯兵北邊的士兵來種田就不錯。蒙恬值得信賴,不怕他仗著有兵有田造反自立。
至于以后的皇帝找不出這么可信的將領那時匈奴都已經被滅了,自然就可以遷庶民去那里定居了。
處理完春耕的事情之后,扶蘇就和蒙恬聊起了北境的事情。
蒙恬認為
“徹底殲滅匈奴恐怕很難,但是驅趕他們離開北境,就很簡單了。”
扶蘇贊同這個觀點,他當初說是滅匈奴,其實也差不多就是這樣。讓匈奴殘部遠遁,草原上基本看不到他們的身影。
但是偌大的草原,
沒了匈奴也會有其他戎人。等別的部落發展壯大了,就會成為第二個匈奴,再次跑來叩關。
秦王政路過聽了一耳朵,感興趣地坐下,示意他們接著聊。他倒要看看自己這個只能算半吊子軍事人才的兒子,有什么獨特見解。
蒙恬頓時不知道該不該說話了。
扶蘇不受影響,繼續往下分析
“我大秦男丁如今的現狀,其實就很合適。”
秦王政挑眉“何意”
扶蘇“拿起鋤頭種地,換上兵刃就可以立即參與拼殺。耕戰切換自如,既是耕農,又是戰士。”
秦王政不解
“那這不是和士兵戍邊一樣”
蒙恬激動地一拍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