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王賁率大軍坐船而來。船上架設了大量的弓弩,大有“你們翻墻下來一個我們射殺一個”的架勢。
幽深的門洞成為了天然避風港,秦軍躲在里面十分安逸。巨大的破門聲震響在所有人耳畔,仿佛通向死亡的喪鐘倒計時。
終于有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的貴族崩潰了,大哭起來
“我們投降吧聽聞趙國貴族破城之后被俘虜,于是受盡了秦人折磨。但主動投降的韓國貴族卻很受禮遇,有人都開始入朝為官了”
魏王氣得臉色發青。
這話什么意思他魏國還沒滅呢,這群人就開始琢磨去秦國另謀發展了
兩個月后。
名家弟子趾高氣昂地隨著押送魏國權貴的軍隊回到咸陽,無視了王賁部下看他們的復雜眼神。
哼,現在知道他們多有用了吧別老罵什么“耍嘴皮子的”,嘴皮子利索也是一種本事。
秦王政匪夷所思地聽完了這番破城的全過程。
末了,他問道
“所以如今大梁城中的庶民,有多少人信了名家弟子的說辭”
王賁的部下表情僵硬
“大半都信了。”
魏國貴族成為階下囚之后,
不少庶民寧愿淌水都要趕過來啐貴族們一口。
他們固然計較秦軍淹城的舉動,
但更恨叫囂著淹死他們無所謂的貴族。
秦軍好歹表面功夫做得漂亮,學著名家弟子嘴上說著各種解救庶民的話。庶民一向淳樸,不少人都相信了,而且謊話說多了確實容易被人當真。
更重要的是貴族學不乖,都成階下囚了還端著身份。有人自覺受了庶民的欺辱無法容忍,關在囚車里還口吐芬芳,越發拉穩了仇恨值。
全靠同行襯托了屬于是。
秦王政委實是想不到大秦有一天能成為正義之師不靠自身努力,全靠名家一張嘴。
果然,他之前覺得扶蘇適合加入名家是對的,他們都是一路人。
不過通過這件事,大秦雖然嘗到了甜頭,卻更叫秦王政警惕起來。
民眾如此輕易就能被煽動,侵略都能被三言兩語美化成解救。倘若大秦不將這一招牢牢掌握在這里,而是被六國之人學去了,等待大秦的將是萬劫不復。
秦王政沉吟片刻,對扶蘇道
“百家學說各有長處,無論哪一派都不可輕視。待天下一統,必須由官府出面進行規范。”
不能放任諸子百家在各地亂竄了,得進行集中管理。
燒書是最簡單的控制思想傳播的辦法,但書可以燒,人總不能全殺了。
之前扶蘇讓陰嫚他們去弄新的教材,刪減了百家學說。以后所有能接觸學說的都是大秦官學里出來的秦吏,算是自己人,被六國利用的概率不大。
可天底下還有那么多早就學過的人才,這些人又該怎么管理呢
扶蘇想了想
“那便設立正統機構,給百家弟子造冊,明確師承。”
既然是大一統王朝,自然有權利規范學術領域的亂象。
諸子百家現在各派師承都亂的很,不如出面幫忙梳理一番。誰是誰的弟子,像戶籍族譜一樣登記起來。
朝廷愿意幫百家做這種事情,百家弟子理當感激。有了明確的師承名錄,才顯得他們不像個草臺班子不是
等名冊有了,那事情就簡單了。誰搞事情,在官方檔案記錄在冊,會連累得師門上下全部丟人。
而且他們還可以在咸陽附近挑一座城塑造為文人圣地,宣揚只有待在那里做學問的百家弟子,才是最有本事的。在外頭各地亂竄的,都是上不得臺面的門外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