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王賁出軍的百家弟子回來了一大半,還有一些暫時回不來。比如術數家,就被郡守拉去幫忙了。
魏國境內有不少數據需要統計,其他新設的郡發現大梁那里有術數家幫忙之后效率提高了不少,也開始跟秦王要人。
術數家本來只是百家流派中一個不起眼的小派,被這么一搞,成了到處都緊缺的人才。這激勵得不少不得志的百家弟子都蠢蠢欲動起來,尤其是那些有數學天賦的,其實他們也不是不能兼修術數。
術數家基本沒太多治國的理念,偏向搞學問。所以它和治國為主的百家沒有沖突,也很歡迎其他家弟子加入術數大家庭。
和它差不多的,還有醫家等。不過醫家之中技術封鎖的情況會更嚴重一些,不像術數家弟子,研究出什么都愛四處分享討論。
趕上大家求知若渴,秦王政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他立刻下令將百家學子引去了改名長安城的鎬京,然后派了百家中頗有名望的一些人建造學宮。
如今正是規范百家師承的好時機,也能就此設立新的進學制度。秦王政打算將百家中的學術派、技術派和治國派區分開來,分別設立學宮,也免得治國派到處污染搞學術的和搞技術的。
墨家弟子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很格格不入了。
別的學說,比如儒家,就有研究治國理論的治國派和研究社會規律的學術派兩類。道家也有治國、學術兩派,外帶一個研究煉丹的技術派。
到了墨家,研究治國的有,長期扎根齊國稷下學宮的齊墨就是。研究技術的也有,長期扎根秦國的相里墨就是。
但是他們的第二派很特殊,什么都不研究,而是喜歡在六國溜達行俠仗義。這一波是出自楚國的楚墨,乃是游俠中的領軍人物。
楚墨沒什么好設立學宮的,而且來了秦國只會以武犯禁。所以在其他學派都傳承完整的情況下,只有墨家缺失了二分之一。
好在墨家內部關系也不太和睦,齊墨秦墨楚墨二家互相看不順眼,少一家就少一家吧。
如果楚墨能識相一點,秦墨也不介意幫忙引薦。游俠只要不去干違法亂紀的事情,和兵家弟子一起琢磨練武也是不錯的。
然而楚墨拒絕了秦墨的好意。
他們楚墨雖然擅長
打架,可又不是只打架的莽夫。他們打架是為了心中的大義,秦國以律法禁止了他們為義輕身,他們才不屑于來秦國。
秦墨那你們以后別后悔:
呵,楚國很快就要沒了,看你們以后還去哪里浪。
相里墨當年在楚國混不下去,就是被楚墨排擠的。他們都肯不計前嫌引薦了,楚墨真是不識好歹。
相里氏想起了新仇舊恨,于是巨子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諫書遞給了太子殿下。
里面言明了楚墨,啊不是,是游俠。里面言明了游俠具體都會干什么違法亂紀的事情,內容十分的全面,比尋常人了解得都要深入。
秦墨巨子表示,希望大秦能完善相關律法,爭取做到不要給楚墨劃掉游俠任何可乘之機。
扶蘇看得出來你們兩家舊怨確實很深了。
扶蘇反手就把諫書轉交給了李斯,目前是李斯在負責修改律法。
秦王政對這些下頭人的勾心斗角不感興趣,他抽空翻看了一下學宮的建設進度,發現這里給百家弟子設置了很多細化的分類。
說是學宮,其實不是新生進學用的。而是給有一定基礎的百家弟子交流互助的平臺,順便兼顧圖書館的職責。
已經入門的弟子們按照自己的偏好去對應的“教室”
尋找同好,方便他們在自己深耕的方向不斷精進。
短期內很難做到讓所有想學百家學說的人都先入大秦官學,肯定有人會越過官學直接去拜師。
所以把這些人齊聚在學宮很有必要,官學可以四處設立,學宮只能留這一處,長安城外不許他們開班教學。
統籌學宮建設的官員是個人才,還弄出了講師憑證。